当前分类: 近代中国思潮与政治
问题:在《欧游心影录》中,()提出“我们的爱国,一面不能知有国家不知有个人,一面不能知有国家不知有世界”。A、梁启超B、梁漱溟C、梁济D、梁启勋...
查看答案
问题:史密斯对于民族与族群的区分,核心在于三点,下列哪一项不包括在内?()A、确定的居住区域B、规范的公共文化C、政治上的自觉D、独立的国家主权...
问题:国民大革命主要依靠力量是中年人。...
问题:在1920-1930年代的上海,哪个人员没有参与构成上海这座城市的精英网络?()A、纺织工人顾正红B、《申报》会长史良才C、状元实业家张謇D、青红帮领袖杜月笙...
问题:太平天国横扫江南,士大夫组织团练最有成效的是()。A、李鸿章B、曾国藩C、张之洞D、左宗棠...
问题:在晚清时,“民族”这个词是从哪个国家引进的?()A、日本B、英国C、美国D、德国...
问题:五四知识分子仍然相信进化论,但认为进化的动力已经不再来自“竞争”,而是来自()。A、互助B、强权C、冲突D、霸道...
问题:古代中国是一个复线的中国。既有以中原为中心的汉族文明的中国,也有草原、森林和高原少数民族的中国。...
问题:1910年在北京行刺摄政王载沣的是哪位同盟会会员?()...
问题:马克斯·韦伯是英国思想家。...
问题:尼采是晚清知识分子崇拜的偶像。...
问题:1923年后孙中山的新政策是()。A、联日容共B、联俄容共C、联美排俄D、联美排共...
问题:在古代中国,具有实体性的民族,有中原文化的代表汉族,也有作为蛮夷存在的其他民族,但各民族之间并未整合成一个哪怕是自在意义上的国族---中华民族。...
问题:在古代中国,王朝认同是表象,文明认同是内核,王朝认同是有条件的,文明认同是绝对的。...
问题:对于晚清知识分子而言,富强比文明更重要。...
问题:清末资政院提出的《十九条信约》所提供的是一个虚君共和的方案。...
问题:1936年,()出任浙江大学校长。A、汪精卫B、李鸿章C、陈独秀D、竺可桢...
问题:《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是由()制定的。A、胡适B、梁启超C、郭沫若D、傅斯年...
问题:从晚清到五四,以家族为中心的传统的“群”受到很多的批判。...
问题:晚清新政中有三股势力“参与爆炸”,下列不属于这三股势力的是()。A、革命党B、立宪派C、北洋军阀D、维新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