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15岁,因“下腰部酸痛1个月,劳累后加剧,休息后可缓解”来诊。查体:腰部凹陷,腰部棘突呈阶梯状,轻度叩击痛,双下肢肌力及皮肤感觉正常。 根据临床表现,首先考虑的诊断为A、 腰椎结核B、 椎管内占位C、 腰椎滑脱症D、 急性腰扭伤E、 腰椎管狭窄症F、 腰肌劳损为确诊,首选检查为A、 腰椎正侧位X线片B、 双侧45°斜位X线片C、 双下肢肌电图D、 腰椎MRIE、 腰椎CTF、 腰椎间盘CT提示 诊断为先天性峡部裂伴脊椎滑脱。X线片表现可见A、 第5腰椎与第1骶椎的后缘弧线不连续B、 椎体前缘中点

题目

患者男性,15岁,因“下腰部酸痛1个月,劳累后加剧,休息后可缓解”来诊。查体:腰部凹陷,腰部棘突呈阶梯状,轻度叩击痛,双下肢肌力及皮肤感觉正常。 根据临床表现,首先考虑的诊断为A、 腰椎结核

B、 椎管内占位

C、 腰椎滑脱症

D、 急性腰扭伤

E、 腰椎管狭窄症

F、 腰肌劳损

为确诊,首选检查为A、 腰椎正侧位X线片

B、 双侧45°斜位X线片

C、 双下肢肌电图

D、 腰椎MRI

E、 腰椎CT

F、 腰椎间盘CT

提示 诊断为先天性峡部裂伴脊椎滑脱。X线片表现可见A、 第5腰椎与第1骶椎的后缘弧线不连续

B、 椎体前缘中点至棘突连线的间距增大

C、 双侧45°斜位X线片示“断颈征”

D、 椎体边缘骨质硬化、增生明显

E、 椎体竹节样改变

F、 椎间隙显著变窄,出现“双凹征”

该病的鉴别诊断包括A、 腰椎间盘突出症

B、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C、 脊柱结核

D、 急性腰扭伤

E、 腰椎管狭窄症

F、 强直性脊柱炎

针对该病可行的治疗包括A、 针刺局部阿是穴

B、 使用抗炎镇痛药物

C、 强筋壮骨中药内服

D、 支具固定

E、 加强功能锻炼

F、 局部手法放松治疗


相似考题
更多“患者男性,15岁,因“下腰部酸痛1个月,劳累后加剧,休息后可缓解”来诊。查体:腰部凹陷,腰部棘突呈阶梯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哪项是腰肌劳损的表现特点

    A、早期症状时腰部僵硬酸痛,不能久坐,久坐时必须频频更换体位

    B、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C、咳嗽站立行走时疼痛加重

    D、腰部酸痛在劳累后加剧,休息后减轻

    E、腰痛伴有下肢放射痛


    参考答案:D

  • 第2题:

    男性,30岁,司机,既往体健,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休息时症状减轻,劳累时加重。3天前腰部扭伤后疼痛加剧并向左下肢放射。查体:腰部外观正常,弯腰活动受限,第4、5腰椎棘突上和棘突间有压痛。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腰椎结核
    B.腰椎间盘突出症
    C.腰椎管狭窄症
    D.腰部肌筋膜炎
    E.急性腰扭伤

    答案:B
    解析:
    患者的职业会导致腰部慢性损伤,易引起腰椎间盘突出,外伤为诱因,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应考虑腰椎间盘突出症。

  • 第3题:

    夹脊穴的定位是

    A.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
    B.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1.5寸
    C.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2寸
    D.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1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1.5寸
    E.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1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

    答案:A
    解析:

  • 第4题:

    (共用题干)患者女,46岁。半年前出现腰背部疼痛,劳动时疼痛加重,休息后减轻。2天前跳舞后腰背部疼痛加剧并放射至右下肢。查体:腰部外观正常,弯腰受限,L4~5棘突上和棘突间有压痛。

    其最主要的病因是( )。

    A.长期反复弯腰扭转
    B.腰部急性损伤
    C.腰部既往外伤史
    D.椎间盘退行性变
    E.长期伏案工作

    答案:D
    解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①椎间盘退行性变(最主要);②损伤;③遗传因素;④妊娠。

  • 第5题:

    患者男性,40岁。翻砂工。腰背部疼痛不适已3年余。无明显外伤史,与气候变化无关,休息时症状减轻或消失,劳累时加重,弯腰活动受限,腰部过伸或轻叩时疼痛减轻。查体:腰部外观及活动范围均正常,腰部两侧相当于棘突两旁骶棘肌处轻度肌张力增强及有压痛,下肢无异常。最可能是

    A.腰椎间盘突出症
    B.劳累性腰痛
    C.腰部肌筋膜炎
    D.腰扭伤
    E.腰部慢性损伤

    答案:A
    解析:
    【该题针对“专业知识-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治疗要点”知识点进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