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点,以下关于诗歌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抒情诗的故事情节不完整,目的在于直接抒发作者感情,反映社会生活,例如李白的 《望庐山瀑布》 B.古体诗也称旧体诗、古诗、古风,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包括四言古诗、五言古诗、辞 赋(兼有散文性质)、乐府诗等 C.词也称“诗余”、“长短句”,分为小令(不分段)、中调(分为上下阕)、长调(分为“三叠”、 “四叠”) D.元曲包括散曲、戏曲,小令、套数都是散曲的一种,而杂剧、传奇则是戏曲的分类,戏曲 与散曲的区别在于后者已是可供演出的剧本

题目
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点,以下关于诗歌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抒情诗的故事情节不完整,目的在于直接抒发作者感情,反映社会生活,例如李白的 《望庐山瀑布》
B.古体诗也称旧体诗、古诗、古风,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包括四言古诗、五言古诗、辞 赋(兼有散文性质)、乐府诗等
C.词也称“诗余”、“长短句”,分为小令(不分段)、中调(分为上下阕)、长调(分为“三叠”、 “四叠”)
D.元曲包括散曲、戏曲,小令、套数都是散曲的一种,而杂剧、传奇则是戏曲的分类,戏曲 与散曲的区别在于后者已是可供演出的剧本


相似考题
更多“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点,以下关于诗歌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关于诗人徐志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徐志摩是新月社重要成员

    B.《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

    C.徐志摩是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

    D.飘逸清丽是徐志摩诗歌的一种风格


    正确答案:C

  • 第2题:

    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点,以下关于诗歌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抒情诗的故事情节不完整,目的在于直接抒发作者感情,反映社会生活,例如李白的 《望庐山瀑布》
    B.古体诗也称旧体诗、古诗、古风,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包括四言古诗、五言古诗、辞 赋(兼有散文性质)、乐府诗等
    C.词也称“诗余”、“长短句”,分为小令(不分段)、中调(分为上下阕)、长调(分为“三叠”、 “四叠”)
    D.元曲包括散曲、戏曲,小令、套数都是散曲的一种,而杂剧、传奇则是戏曲的分类,戏曲 与散曲的区别在于后者巳是可供演出的剧本


    答案:B
    解析: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 体栽,也称古诗、古风。而辞赋是古代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代,汉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赋称 为楚辞,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楚辞也属于辞赋。所以B项说法有误,古体诗不包括 辞赋。

  • 第3题:

    中国文学史上现存诗歌数量最多的诗人是()

    • A、苏轼
    • B、李白
    • C、杜甫
    • D、陆游

    正确答案:D

  • 第4题:

    下列关于诗人徐志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徐志摩是新月社重要成员
    • B、《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
    • C、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
    • D、飘逸清丽是徐志摩诗歌的一种风格

    正确答案:C

  • 第5题: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 B、宋词是宋代文学的标志
    • C、元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 D、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繁盛时期

    正确答案:C

  • 第6题:

    ()等人的诗歌创作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歌创作的高潮,他们确立了()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


    正确答案:三曹和七子;“建安风骨”

  • 第7题:

    检索“唐宋诗歌”的有关信息,以下正确的检索式是()。

    • A、(TI=唐orTI=宋)andTI=诗歌
    • B、TI=唐orTI=宋andTI=诗歌
    • C、唐and宋or诗歌
    • D、TI=唐orTI=宋orTI=诗歌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B

    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C

    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

    D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诗人徐志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徐志摩是新月社重要成员

    B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

    C

    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

    D

    飘逸清丽是徐志摩诗歌的一种风格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有()
    A

    《归田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描写田园隐居乐趣的作品

    B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诗歌中最优秀的作品

    C

    《西洲曲》和《木兰诗》是南北朝诗歌的双璧

    D

    屈原的《九章》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中国文学历来形式丰富多样,最早的形式是()。
    A

    小说

    B

    诗歌

    C

    散文

    D

    戏剧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等人的诗歌创作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歌创作的高潮,他们确立了()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

    正确答案: 三曹和七子,“建安风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关于诗歌的知识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缘情”,真挚的“情”是诗歌的血液,是诗歌的生命。
    B.诗歌强调音乐性,诗歌的音乐性,集中地表现在节奏和韵律上。
    C.王安石注重锤炼语言,匠心运用,如“……”中的“护田”“排闼”本是《汉书》中的两个典故,……显得精炼、贴切、生动、自然。
    D.诗歌的基本特点是抒情性、凝练性、知识性、哲理性。

    答案:D
    解析:

  • 第14题:

    诗歌是中国文学中得到最为充分发展的体裁。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5题: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对中国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这种诗歌体裁的开创者和最杰出的作家是()。

    • A、屈原
    • B、宋玉
    • C、景差
    • D、景玉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诗歌品评的专著是钟嵘的《()》。


    正确答案:诗品

  • 第17题:

    中国文学历来形式丰富多样,最早的形式是()。

    • A、小说
    • B、诗歌
    • C、散文
    • D、戏剧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与屈原的《离骚》分别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 B、南北朝是中国文学继魏晋之后又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南朝诗歌以民歌为代表,其风格缠绵婉转,细腻含蓄,如《敕勒歌》《西洲曲》等
    • C、“机锋所向,尤在士林”“虽云长篇,颇同短制”,鲁迅先生的这几句话,高度精确地概括了吴敬梓《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和结构特点
    • D、法国莫泊桑、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被誉为短篇小说大师,《羊脂球》《套中人》《麦琪的礼物》分别是他们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三曹和七子等人的诗歌创作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歌创作的高潮,他们确立了()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


    正确答案:“建安风骨”

  • 第20题:

    判断题
    诗歌是中国文学中得到最为充分发展的体裁。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诗歌品评的专著是钟嵘的《()》。

    正确答案: 诗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B

    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C

    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

    D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三曹和七子等人的诗歌创作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歌创作的高潮,他们确立了()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

    正确答案: “建安风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对中国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这种诗歌体裁的开创者和最杰出的作家是()。
    A

    屈原

    B

    宋玉

    C

    景差

    D

    景玉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