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棉花蕾铃脱落比例,一般表现为落铃高于落蕾。此题为判断题(对,错)。”相关问题
  • 第1题:

    棉花的伏桃一般指7月15日前所结的成铃。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 第2题:

    在一定范围内,棉花密度愈大,靠近主茎的总铃数所占比例愈大。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 第3题:

    一般情况下,棉花的产量构成因素中,每亩铃数表现为主导因素。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 第4题:

    棉花蕾铃脱落高峰一般出现在7月下旬()。


    正确答案:至8月上旬

  • 第5题:

    减少棉花蕾铃脱落的途径?


    正确答案:要采取一套综合栽培措施,根据棉花的生长发育规律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保证棉株在整个生长期间所必需的水分、肥料、光照、温度等因素经常维持在适宜的状态,并防止受到病虫的为害,使棉株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主动地调节利用体内的有机养料,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确保蕾铃健壮生长,力争做到少脱落、多结铃。其主要途径有以下几条:(1)改善肥水供应条件。主要是针对瘠薄的棉田,若肥水供应不足,棉株生长常受抑制,易早衰,增肥增水对减少脱落有显著效果。(2)调节好棉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主要针对肥沃棉田,通过肥、水、中耕、整枝等加以调节和控制,预防徒长,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发展。同时配合使用生长调节物质,避免因养分分配不均,生长发育失调而造成大量脱落。(3)改善棉田光照条件。通过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减少荫蔽,改善田间光照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减少脱落。(4)采用光合效能高、结铃性强、脱落少的优良品种。利用品种的遗传特性,选育适于当地的气候条件、光合效能高,结铃性强、脱落少的品种,有利于降低脱落率,提高产量。(5)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通过掌握病虫害发生的规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及时防治病虫害,特别是防治蕾铃期的虫害,以便把病虫害所引起的脱落减少到最低限度。

  • 第6题:

    在棉花()施用保棉铃可有效防止蕾铃脱落。

    • A、苗期
    • B、花铃期
    • C、吐絮期
    • D、现蕾或始花期

    正确答案:D

  • 第7题:

    棉花落铃和落蕾的比例一般()高于(),在高温干旱时()高于()。


    正确答案:落铃;落蕾;落蕾;落铃

  • 第8题:

    试述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及保蕾保铃的途径?


    正确答案: (1)在大田生产上,棉花的蕾铃脱落率为60%—70%,一般落铃比落蕾多,又以幼铃脱落比例大,上部果枝比下部脱落多,外围果枝比近主茎果枝脱落多。
    (2)棉花蕾铃脱落是对不良条件反应的一种表现,是一种适应性。其主要原因是有机养料的不足和内源激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因为植物激素可调节有机养料的分配,而有机养料是保证棉铃生长和内源激素的物质基础。
    (3)保蕾保铃的主要途径有:
    ①选用抗逆性强、脱落率低、株型良好的品种
    ②合理的密度和种植方式,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
    ③合理调节水肥的供应,促使棉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发展
    ④以中耕、整枝、化控等综合技术,塑造合理的株型
    ⑤及时防治病虫害等

  • 第9题:

    棉花蕾铃脱落比例,一般表现为落铃高于落蕾。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0题:

    简述棉花蕾铃脱落的一般规律。


    正确答案: 蕾铃脱落的比例:在蕾铃脱落中,落蕾与落铃的比例,总的趋势是落铃率高于落蕾率;蕾铃脱落的日龄现蕾以后10一20天的脱落最多,20天以上的大蕾脱落的较少。棉铃开花后3-7天的幼铃最容易脱落,以3-5天为最多,8天以后的幼铃很少脱落。蕾铃脱落的部位一般下部果枝蕾铃脱落少,上部果枝蕾铃脱落较多:靠近主茎的蕾铃脱落少,离主茎远的蕾铃脱落多。但密度过大,肥水过多,棉株徒长时,蕾铃脱落部位与上述相反。

  • 第11题:

    一般情况下,棉花落蕾的数量与落铃的数量相比()。

    • A、一样多
    • B、前者多
    • C、后者多
    • D、不确定

    正确答案:C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棉花蕾铃脱落的一般规律及减少蕾铃脱落的措施?

    正确答案: 蕾铃脱落包括开花前的落蕾和开花后的落铃。一般棉田落铃率高于落蕾率,但旱薄地和虫害较重的棉田,落蕾多于落铃。从蕾铃脱落的日龄看,蕾的脱落从现蕾至开花前都有可能发生,但大多发生在现蕾后10-20天内。棉铃的脱落主要发生在花后3-7天内的幼龄,而以开花后3-5天最多。从蕾铃脱落的时期看,进入盛花期后出现脱落高峰。从蕾铃脱落部位看,一般情况下,下部果枝脱落少,中、上部果枝脱落多;靠近主茎内围果节上的蕾铃脱落少,远离主茎外围果节上的脱落多。但在棉株徒长或种植过密的情况下,常出现中、下部蕾铃大量脱落,形成高、大、空棉株。
    措施:
    在选用结铃性强、抗病虫、丰产优质品种的基础上,首先要改善肥水条件,合理调节肥水供应,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其次是合理密植,建立合理群体结构,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
    另外,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减少因病虫危害引起的脱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棉花蕾的脱落,以幼蕾居多。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 第14题:

    棉花蕾铃脱落包括( )和开花后的落铃。


    正确答案:开花前的落蕾

  • 第15题:

    棉花蕾铃脱落率一般为60%~70%。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棉花蕾铃脱落率一般为()。


    正确答案:60%~70%

  • 第17题:

    试述棉花蕾铃脱落的一般规律及减少蕾铃脱落的措施?


    正确答案: 蕾铃脱落包括开花前的落蕾和开花后的落铃。一般棉田落铃率高于落蕾率,但旱薄地和虫害较重的棉田,落蕾多于落铃。从蕾铃脱落的日龄看,蕾的脱落从现蕾至开花前都有可能发生,但大多发生在现蕾后10-20天内。棉铃的脱落主要发生在花后3-7天内的幼龄,而以开花后3-5天最多。从蕾铃脱落的时期看,进入盛花期后出现脱落高峰。从蕾铃脱落部位看,一般情况下,下部果枝脱落少,中、上部果枝脱落多;靠近主茎内围果节上的蕾铃脱落少,远离主茎外围果节上的脱落多。但在棉株徒长或种植过密的情况下,常出现中、下部蕾铃大量脱落,形成高、大、空棉株。
    措施:
    在选用结铃性强、抗病虫、丰产优质品种的基础上,首先要改善肥水条件,合理调节肥水供应,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其次是合理密植,建立合理群体结构,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
    另外,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减少因病虫危害引起的脱落。

  • 第18题:

    用保棉铃防止棉花蕾铃脱落,最好在棉花的()施用。

    • A、花铃期限
    • B、现蕾或始花期
    • C、苗期
    • D、吐絮期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棉花蕾铃脱落中,一般以落-落铃多于落蕾。其中棉铃在开花后()天内最易脱落.


    正确答案:28

  • 第20题:

    棉花尤以日龄3~5天的幼龄脱落最多,占落铃总量的()。


    正确答案:50%~70%

  • 第21题:

    棉花具有无限开花习性,群体增产潜力很大,但蕾铃脱落在棉花生产中是一个普遍现象,蕾铃脱落率一般为()。

    • A、30%以上
    • B、40%~50%
    • C、60%~70%
    • D、80%以上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如何防止棉花蕾铃脱落?


    正确答案: (1)改善肥水供应条件。
    (2)调节好棉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3)改善棉田光照条件。
    (4)采用高光效能高、结铃性强的优良品种。
    (5)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 第23题:

    防止棉花蕾铃脱落的途径很多,通过肥水管理,协调苗头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可减少蕾铃脱落,请问生产上应如何通过加强肥水管理防止棉花蕾铃脱落?


    正确答案: 1、施足基肥,以有机肥和磷肥为主;
    2、苗期少施肥,主要促早发,控水以长根;
    3、蕾期施肥要稳,以缓效性有机肥为主,控制肥水,防止营养生长过旺;
    4、花铃期生施花铃肥,适时灌水,保证蕾铃发育对肥水的需求;
    5、吐絮期根系吸收能力衰退,应及时补施叶面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