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一)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对政策评估工作及其意义的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政策评估之所以未受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足够重视,根本原因在于思想上存在障碍。为此,必须加强思想建设。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各级政府和政策评估工作者要利用各种媒介包括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渠道加大宣传的力度,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媒体的优势,使人们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陈旧的观念,重新认识到评估的作用和意义。其次,要端正政策评估的指导思想。政策评估的根本目的是旨在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政策效果的优化。因此,政策评估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除了总结经验,肯定成绩之外,更要发现问题,找出不足,探究原因,发挥其诊断和批判的功能,而不应是决策者沽名钓誉的手段。 (二)培育评估的非政府政策评估中介组织 目前,我国的政策评估主要由政府自行评估,少部分由研究机构和行业协会承担。为改变我国政策评估的体制性弊病,我国应该培育政策评估类的社会中介组织,并逐渐使政策评估由政府外的中介组织和科研机构承担。这也是国外政策评估的基本方式。因此,建立政策评估的非官方组织,并且应成为政策评估的重点。非政府政策评估组织聚集了大批专门从事政策评估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人士,有利于提高政策评估的科学性。在社会沟通方面,非政府组织具有巨大优势。非政府组织成员作为“非官方人士”,更能够接近社会基层中直接受政策影响的标的群,更容易听到群众的真实呼声,更能深刻体会到政策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从而既有助于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也能保证政策评估的客观真实性。在这方面,美国的兰德公司、斯坦福国际咨询研究所,英国的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等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建立独立的专职政策评估中介组织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建立政策评估信息网络系统 信息是评估的依据。没有真实、详尽的信息资料,公共政策评估的客观性、科学性将无从谈起。应该成立相应的公共信息管理机构,制订信息管理办法,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信息网络系统;规范评估信息的采集、加工、传输,建立评估信息披露制度,最大程度地避免信息的截留、失真,以保证公共政策评估组织能够获得真实、详尽的信息。 (四)实现公共政策评估的制度化、法制化 首先,要实现公共政策评估工作的程序化。在评估方法上要坚持价值判断与事实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结论相结合的原则。在评估时间的选择上,对于见效快的政策应进行终结性评估,对于见效慢的政策则采用阶段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进行评估都要充分考虑政策的“时滞效应”及“连带效应”,力求评估系统全面,并将评估结论公之于众。其次,要建立政策评估基金。政策评估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长期深入到实践中去收集浩繁的信息,需要耗费巨额资金。经费的充足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评估工作能否顺利推行。在现阶段评估性中介组织尚不发达的时候,政策评估仍需要政府解决评估资金的来源问题。政府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设立政策评估基金会,吸引各种社会资金注入。再次,要重视评估结论,消化、吸收评估成果。最后,要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评估作用。政府应通过规章制度将公众评估纳入决策中心的议事日程。同时,规范政策评估主客体的权力与责任,规范政策评估主客体的相关行为,使政策评估真正能够落到实处,促进政策的科学化。
更多“如何完善我国政策评估工作? ”相关问题
  • 第1题:

    如何评价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如何进行完善?


    答: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财政支出作为政府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财政政策,用来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正确的财政支出结构是调节经济与社会发展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强大杠杆。但是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还存在以下不足:
      1:财政支出不规范。
      2:行政支出比重越来越高。
      3:科学教育事业支出比重偏低。
      4:社会保障方面支出偏低等。
      面对这些不足,应作出以下完善:
      1:加大改革力度,完善财政支出格局的不合理处。
      2:采取措施,控制行政事业支出偏高现象,大力推进行政单位支出透明化,控制行政人员经费膨胀,推进公务员阳光工资的实行。
      3:增加科技事业的发展,加大科技发展的力度。
      4:增加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公共性开支的比重,提高人民素质和人民生活水平。

  • 第2题:

    如何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配套政策?


    答案:
    解析:
    社区卫生服务要健康、持久地开展下去,就必须完善配套政策,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支持系统。1)应完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经济政策; 2)应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人事制度; 3)应理顺与医院服务的关系; 4)完善其他配套政策。

  • 第3题:

    如何完善我国再保险监管体系?


    答案:
    解析:
    第一,完善法定分保的市场化。
    第二,贯彻落实国内优先分保政策。
    第三,提高境内分人分保的供给能力。
    第四,建立再保险交易中心。
    第五,再保险中介监管。
    第六,再保险信息监管。

  • 第4题:

    如何完善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


    参考答案: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企业制度,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构想
    2,建立科学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
    3,降低企业负债率,加快发展资本市场
    4,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休系
    5,面向市场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 第5题:

    结合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的法规与政策,请简要论述如何做好我国重点人群的心理行为干预工作。?


    答案:
    解析:
    1.我国的精神卫生工作主要通过“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原则进行推进和实施。其中重点干预主要是指对我国重点人群心理行为的干预。心理行为干预的重点人群主要包括儿童和青少年、妇女、老年人、受灾人群、职业人群和被监管人群。 2.针对这几类重点人群,可分别开展相应的心理行为干预。
    (1)重视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加强对学校教师、班主任、校医等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提高早期发现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能力。针对不同年龄儿童和青少年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技能训练)与咨询服务,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心理指导和帮助。
    (2)加强妇女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研究与干预。加强妇女孕产期心理健康保健和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及处理工作,降低其产前、产后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做好妇女更年期心理健康咨询和指导工作。加强农村妇女心理行为问题的多学科研究,开展针对农村妇女的心理健康咨询和危机干预服务,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农村妇女精神疾病患病率。
    (3)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宣传和精神疾病干预。利用现有精神卫生资源,建立老年性痴呆干预网络,普及老年性痴呆和抑郁等精神疾病的预防知识,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并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加强救灾工作中的精神卫生救援。加快制订灾后精神卫生救援预案,从组织、人员和措施上提供保障,降低灾后精神疾病患病率。积极开展重大灾害后受灾人群心理干预和心理应急救援工作,评估受灾人群的精神卫生需求。确定灾后心理卫生干预的重点人群,提供电话咨询、门诊治疗等危机干预服务。
    (5)开展职业人群和被监管人群的精神卫生工作。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人群的具体情况制订适宜计划,疏导和缓解职工因工作、家庭生活等带来的压力。把被监管人员的精神卫生工作纳入本地区精神卫生工作计划,加强对公安机关监管民警及监狱、劳教部门民警和医护人员的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根据被监管人员精神卫生流行病学特点,开展心理治疗和心理矫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