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馏段的液相中轻重组分的变化是( )。A、轻组分自上而下浓度不断增大,重组分浓度不断减小B、轻组分浓度不变,重组分浓度减小C、轻组分自上而下浓度不断减小,重组分浓度不断增大D、轻组分浓度不变,重组分浓度增大

题目
提馏段的液相中轻重组分的变化是( )。

A、轻组分自上而下浓度不断增大,重组分浓度不断减小

B、轻组分浓度不变,重组分浓度减小

C、轻组分自上而下浓度不断减小,重组分浓度不断增大

D、轻组分浓度不变,重组分浓度增大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C
更多“提馏段的液相中轻重组分的变化是( )。 ”相关问题
  • 第1题:

    (单选)设计二元连续精馏塔时,如果选择采用较大的回流比,则()

    A.精馏段和提馏段的液汽比都增大;

    B.精馏段和提馏段的液汽比都减小;

    C.精馏段液汽比减小,提馏段液汽比增大;

    D.精馏段液汽比增大,提馏段液汽比减小。


    精馏段液气比增大,提馏段液气比减小

  • 第2题:

    14、(单选)对于二元连续精馏塔,在不改变采出量的前提下增加回流比,则()

    A.精馏段液相流量增大,提馏段液相流量减小;

    B.精馏段液相流量增大,提馏段液相流量增大;

    C.精馏段液相流量不变,提馏段液相流量不变;

    D.精馏段液相流量减小,提馏段液相流量减小。


    B

  • 第3题:

    某双组分连续精馏塔,原料液流量为20kmol/h,塔顶产品量为7.78kmol/h,泡点进料,回流比为1.92,求: (1)精馏段及提馏段的回流液量; (2)精馏段及提馏段的上升蒸汽量。


    根据全塔物料衡算及易挥发组分衡算公式计算出馏出液及塔釜液量。 F=D+W 40=D+W Fx F =Dx D +Wx W 0.4×40=0.96D+0.04W 解得D=15.6kmol/h,W=F-D=40-15.6=24.4kmol/h。 求出提馏段下降的液体摩尔流量,对于泡点进料,则有 L'=L+F=DR+F=15.6×4+40=102.4kmol/h 第一块塔板上升蒸汽组成:y 1 =x D =0.96 第一块塔板下降液体组成: 第二块塔板上升蒸汽组成:y 2 =0.8x 1 +0.192=0.8×0.906+0.192=0.917

  • 第4题:

    10、设计二元连续精馏塔时,如果选择采用较大的回流比,则()

    A.精馏段和提馏段的液汽比都增大;

    B.精馏段和提馏段的液汽比都减小;

    C.精馏段液汽比减小,提馏段液汽比增大;

    D.精馏段液汽比增大,提馏段液汽比减小。


    精馏段和提馏段的液气比都增大;

  • 第5题:

    在连续精馏塔中分离A、B两组分溶液。原料液的处理量为100 kmol/h,其组成为0.45(易挥发组分A的摩尔分数,下同),饱和液体进料,要求馏出液中易挥发组分的回收率为96%,釜液的组成为0.033。试求(1)馏出液的流量和组成;(2)若操作回流比为2.65,写出精馏段的操作线方程;(3)提馏段的液相负荷。


    × 如例6—9附图1所示,由于有两股进料,故全塔可分为三段。组成为xF1的原料液从塔较上部位的某加料板引入,该加料板以上塔段的操作线方程与无侧线塔的精馏段操作线方程相同,即: 该操作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 两股进料板之间塔段的操作线方程,可按图中虚线范围内作物料衡算求得,即:总物料V''+F1=L''+D②易挥发组分Vys+1''+F1xF1=Lxs''+DxD③式中V''-一两股进料之间各层板的上升蒸气流量,kmol/hL''一两股进料之间各层板的下降液体流量,kmol/h下标s、s+1为两股进料之间各层板的序号。由式③可得: 因进料为饱和液体。故V''=V=(R+1)D。L''=L+F1.则: 式④及式⑤为两股进料之间塔段的操作线方程,也是直线方程式,它在y轴上的截距为(DXD-F1xF1)/(R+1)D。其中D可由物料衡算求得。设: 对全塔作总物料及易挥发组分的衡算,得F1+F2=D+W=300F1xF1+F2xF2=DxD+Wxw或0.6×100+0.2×200=0.8D+0.02W联立上二式解得:D=120kmol/h所以 对原料液组成为xF2的下一股进料,其加料板以下塔段的操作线方程与无侧线塔的提馏段操作线方程相同。上述各段操作线交点的轨迹方程分别为: 在x一y直角坐标图上绘平衡曲线和对角线,如例6-9附图2所示。依xD=0.8,xF1=0.6,XF2=0.2及xw=0.02分别作铅垂线,与对角线分别交于a、e1、e2及c四点,按原料F1之加料口以上塔段操作线的截距(0.267),在y轴上定出点b,连ab,即为精馏段操作线。过点e1作铅垂线(q1线)与ab线交于点d1,再按两股进料板之间塔段的操作线方程的截距(0.1),在y轴上定出点b',连b'd1,即为该段的操作线。过点e2作铅垂线(q2线)与b'd1线交于点d2,连cd2即得提馏段操作线。然后在平衡曲线和各操作线之间绘梯级,共得理论板层数为9(包括再沸器),自塔顶往下的第5层为原料F1的加料板,自塔顶往下的第8层为原料F2的加料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