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试验中溶剂的选择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除了
A.受试物溶解后稳定
B.本身无毒
C.与受试物不发生反应
D.不改变受试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活性
E.不被机体吸收
第1题:
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错误的是
A.求得受试物的致死剂量(以LD50为主要参数)
B.阐明急性毒性的剂量一反应关系与中毒特征
C.筛选受试物的致突变性
D.可用于受试物的毒物动力学研究
E.为长期毒性研究提供剂量设计的依据
第2题:
第3题:
人体试验的核心宗旨是 ( )
A.以人作为受试对象的试验
B.以患者作为受试对象的试验
C.保障受试者身心安全
D.选择受试者的时候需遵循的原则
E.人体试验时必须做到真正的知情同意
第4题:
毒理学试验中溶剂选择原则错误的是( )
A.与受试物不发生反应
B.本身无毒
C.不被机体吸收
D.受试物溶解后稳定
E.不改变受试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活性
第5题:
生物半减期法与蓄积系数法的区别是
A.两者完全相同
B.生物半减期法能够评价受试物的蓄积程度
C.生物半减期法能够求出受试物的蓄积极限值
D.蓄积系数法能够求出受试物的蓄积极限值
E.蓄积系数法不能够评价受试物的蓄积程度
第6题:
?
??人体实验的核心宗旨是???
?
A.以人作为受试对象的试验
B.以患者作为受试对象的试验
C.保障受试者身心安全
D.选择受试者的时候需遵循的原则
E.人体实验时必须要做到真正的知情同意
第7题:
第8题:
在毒理学实验中,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可以达到多个目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第9题:
毒理学试验中溶剂的选择原则不包括()
第10题:
受试物溶解后稳定
本身无毒
与受试物不发生反应
不改变受试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活性
不被机体吸收
第11题:
求得受试物的致死剂量(以LD为主要参数)
阐明急性毒性的剂量—反应关系与中毒特征
筛选受试物的致突变性
可用于受试物的毒物动力学研究
可用于研究急救治疗措施
第12题:
第13题:
在某化合物的致畸试验中,在染毒期间将受试物每日分别给予一批动物,每批动物只接触受试物一次,最后分析各组畸形的情况,其目的在于
A.确定受试物的主要靶器官及其敏感期
B.确定受试物对动物的敏感阶段
C.确定受试物致畸的最低剂量
D.确定受试物产生母体毒性的最低剂量
E.减少工作量
第14题:
人体试验是 ( )
A.以人作为受试对象的试验
B.以患者作为受试对象的试验
C.保障受试者身心安全
D.选择受试者的时候需遵循的原则
E.人体试验时必须做到真正的知情同意
第15题:
选择受试物溶剂及助溶剂的条件
A.符合无毒,与受试物不起化学反应
B.无味
C.无色透明
D.密度低
E.最常用的助溶剂为植物油
第16题:
有关受试物的处理中,不正确的是
A.受试物在接受、保存及配置中要进行质量控制
B.选择溶剂或助溶剂的条件是无毒
C.选择溶剂或助溶剂时还应注意不要与受试物发生理化反应
D.使用前应新鲜配置溶液
E.脂溶性物质通常使用吐温-80为溶剂
第17题:
亚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如下述,但不包括
A.研究受试物亚慢性毒性的特点及靶器官
B.研究受试物的亚慢性毒性的剂量-反应关系
C.为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的剂量设计提供依据
D.确定受试物的致死剂量
E.为制订其安全限量标准提供初步参考依据
第18题:
第19题:
在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中,如果某受试物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值小于人的可能摄入量的(),则不能将该受试物用于食品,也不再继续其他的毒理学试验。
第20题:
毒理学试验中溶剂的选择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除了()
第21题:
选择毒性试验项目的原则(对不同的受试物如何选择毒性试验的项目)?
第22题:
受试验溶解后稳定
溶剂本身无毒
不被机体吸收
不改变受试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活性
与受试物不发生反应
第23题:
受试物溶解后稳定
不被机体吸收
与受试物不发生反应
不改变受试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活性
本身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