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与乙通奸,共谋毒杀乙之夫丙为此,甲弄来一包砒霜交给乙,甲乙伺机下毒,乙后悔,没有下毒且到公安机关自首。对本案的正确处理是( )。A.甲、乙共同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未遂B.甲、乙共同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预备C.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预备,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中业D.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未遂,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中止

题目

甲与乙通奸,共谋毒杀乙之夫丙为此,甲弄来一包砒霜交给乙,甲乙伺机下毒,乙后悔,没有下毒且到公安机关自首。对本案的正确处理是( )。

A.甲、乙共同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未遂

B.甲、乙共同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预备

C.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预备,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中业

D.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未遂,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中止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本题中。乙的行为构成了犯罪中止,而甲未能实现犯罪既遂的原因是意志以外的原因,故构成犯罪未遂。
更多“甲与乙通奸,共谋毒杀乙之夫丙为此,甲弄来一包砒霜交给乙,甲乙伺机下毒,乙后悔,没有下毒且到公安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与乙通奸后共谋杀害乙的丈夫,甲将一包毒药交给乙,乙因愧疚而没有投毒,并到公安机关自首。关于本案说法正确的是

    A.甲成立犯罪未遂,乙成立犯罪中止
    B.甲成立犯罪预备,乙成立犯罪中止
    C.甲、乙均成立犯罪中止
    D.甲、乙均不构成犯罪

    答案:B
    解析:
    甲和乙已经实施了商议犯罪计划、准备犯罪工具的犯罪预备行为,超出了犯意表示阶段,进入到预备阶段,但并未进一步实施实行行为,因此甲、乙处于犯罪的预备阶段。D选项错误。共同犯罪中部分犯罪人自动放弃犯罪且具备有效性的,单独成立犯罪中止,中止的效力不及于其他共同犯罪人,其他共同犯罪人应认定为属于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本案中,乙自动放弃犯罪并避免了犯罪结果发生,成立犯罪中止;由于乙在预备阶段中止,而整个共同犯罪的进程从属于实行犯,甲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进入实行阶段,因此属于犯罪预备。B选项正确,AC选项错误。

  • 第2题:

    甲为了毒杀乙,在乙的饭碗里投放了足以致乙死亡的砒霜;丙在不知道甲已经投毒的情况下,为了毒杀乙,也在乙的饭碗里投放了足以致乙死亡的砒霜。乙吃完饭后,因砒霜中毒身亡。下列选项中,定性错误的有:( )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B.丙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C.甲、丙都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D.甲、丙都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答案:A,B,C
    解析:
    这种情况下,应认定甲、丙的投毒行为,与乙的死亡都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因此,甲、丙都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 第3题:

    甲欲杀乙,故意将下了毒的饭菜让不知情的丙给乙送去。乙吃了下毒的饭菜中毒身亡。甲与丙() A构成共同犯罪 B不属于共同犯罪 C以共同犯罪论处 D甲构成教唆罪

    A.A

    B.B

    C.C

    D.D


    不属于共同犯罪

  • 第4题:

    甲乙双方约定,由乙以每吨1500元的价格向甲出售100吨大米,乙直接把这批大米交给丙公司,但因乙在收购后储存不当,该批大米在交付时已发霉变质,丙公司遂拒绝接受履行,则(  )。

    A.甲与乙应对丙承担连带违约责任
    B.乙应向甲承担违约责任
    C.乙应直接向丙承担违约责任
    D.丙公司可直接追究乙之违约责任

    答案:B
    解析:
    根据《合同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约定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的,在债务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时,基于合同相对性原理,应由债务人向债权人而非直接向第三人承担违约责任。债务人的违约责任应由债权人而非第三人直接予以追究。因此,丙不能直接追究乙的违约责任。应当由乙向甲承担违约责任。

  • 第5题:

    下列哪些情形属于共同犯罪:()

    A:甲乙共谋要一起杀死丙,到约定的时候乙未去,由甲一人单独将丙杀死
    B:甲某(女)与乙某(女)积怨甚深。为了败坏乙某的名声,甲某指使其丈夫强奸乙某。甲某的丈夫将乙某强奸
    C:甲某唆使15岁的中学生乙某从家中偷出金银首饰,然后低价从乙某手中收买
    D:甲某在将乙某杀害之后,为了销毁罪迹,指使丙某将乙某的尸体浇上汽油焚毁

    答案:A,B
    解析:
    【考点】共同犯罪。详解:A项是共同犯罪,乙虽未去也成立杀人既遂;B项中甲某作为帮助犯与其丈夫成立共犯;C项乙拿自家东西难以认定为盗窃,不成立共犯;D项丙是事后帮助行为,不构成共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