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关于《北齐律》,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首次形成了“名例律” B、首次设置大理寺 C、首次确立了法典十二篇的体例 D、首次规定了十恶罪名”相关问题
  • 第1题:

    中国历史上首次采用十二篇编纂体例的封建法典是( )。

    A.北齐律

    B.开皇律

    C.曹魏律

    D.晋律


    正确答案:A
    解析:北齐在武成帝河清三年(公元564年),由封述等人在总结十余年的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北齐律》,使之成为当时具有最高水准的封建法典。《北齐律》体例12篇949条。其篇目为名例、禁卫、婚户、擅兴、违制、诈伪、斗讼、贼盗、捕断、毁损、厩牧、杂律。它是我国历史上首次采用十二篇编纂体例的封建法典。魏明帝太和三年(公元229年)的《曹魏律》为18篇;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年)的《晋律》为20篇;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的《开皇律》以《北齐律》为基础,虽调整了篇目内容,但沿袭了《北齐律》十二篇的体例。

  • 第2题:

    关于《北齐律》,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首次形成了“名例律”
    B.首次设置大理寺
    C.首次确立了法典十二篇的体例
    D.首次规定了十恶罪名

    答案:D
    解析:
    《开皇律》首次规定了“十恶”。因此D项错误。

  • 第3题:

    首次以“名例律”作为总则篇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曹魏律》
    B.《泰始律》
    C.《北齐律》
    D.《开皇律》


    答案:C
    解析:
    解析:《北齐律》将《晋律》的刑名、法例两篇合为一篇,最终完善了封建成文法典的总则,也属于首创。

  • 第4题:

    (2006年真题)中国历史上首次采用十二篇编纂体例的封建法典是(  )。
    A.《北齐律》
    B.《开皇律》
    C.《曹魏律》
    D.《晋律》


    答案:A
    解析:
    解析:《北齐律》首创封建成文法典12篇的编纂体例,使得篇章体例定型化,隋、唐、宋法典都以此为基础,创立12篇的编纂体例。

  • 第5题:

    首次以《名例律》作为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的法典是(  )。
    A.《曹魏律》
    B.《晋律》
    C.《北齐律》
    D.《唐律疏议》


    答案:C
    解析:
    【精解】《法经》首创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具法》,商鞅改法为律将《具法》改为《具律》,《曹魏律》将《具律》改为《刑名律》,并置于律首,《晋律》在《刑名律》后面增加《法例律》,共同作为法典的总则篇,《北齐律》将《刑名律》和《法例律》合并为《名例律》,作为封建成文法典的总则篇,开创了以《名例律》作为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的先例,并被隋、唐、宋、元、明、清沿用,清末沈家本奉命修律,以总则的名称代替《名铡律》,从而结束了达1400年以《名例律》作为总则的历史。

  • 第6题:

    首次规定“重罪十条”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曹魏律》
    B.《开皇律》
    C.《北魏律》
    D.《北齐律》


    答案:D
    解析:
    【精解】《北齐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重罪十条”即严重危害封建统治秩序的十类大罪,《开皇律》在《北齐律》“重罪十条”基础上发展出“十恶”制度,故选D项。

  • 第7题:

    下列说法正确揭示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的发展变化的有( )。
    A.《北魏律》与《陈律》正式确立了 “官当”制度
    B.《北周律》首次规定了 “重罪十条”
    C.《魏律》以《周礼》“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 “八议”制度
    D.《北齐律》共12篇,首先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


    答案:A,C,D
    解析:
    【详解】
    “官当”是封建社会允许官吏以官爵折抵徒刑的特权制度。《北魏律》规定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每等可以抵三年徒刑等“官当”制度。《陈律》正式使用了 “官当” 一词。“重罪十条”是对危害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十种重罪的总称,在《北齐律》中首次规定。“八议”来源于《周礼》的“八辟”,是对亲、故、贤、能、功、贵、勤、宾八种权贵人物犯罪后在审判上予以特殊照顾的制度。《魏律》制定时,“八议” 成为该法典的主要内容之一,后世的封建法典大都延续了这一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立法活动频繁,《北齐律》包括名例、禁卫、婚户、擅兴、违制、诈伪、斗讼、贼盗、捕断、毁损、厮牧、杂律12篇,它将刑名与法例合为名例律一篇,起到了相当于刑法总则的作用。

  • 第8题:

    首次规定“八议”制度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汉律》
    B.《曹魏律》
    C.《北魏律》
    D.《北齐律》


    答案:B
    解析:
    【精解】《曹魏律》首次明确规定了“八议”制度,八议制度就是指对于封建特权阶层的八种人犯罪可以减免刑罚,故选B项。

  • 第9题:

    首次确立传统法典十二篇体例的法典是()。

    • A、《魏律》
    • B、《晋律》
    • C、《北魏律》
    • D、《北齐律》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关于《北齐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北齐律》共12篇
    • B、《北齐律》在中国封建法制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对封建后世的立法影响深远
    • C、《北齐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
    • D、《北齐律》首次规定了八议制度

    正确答案:D

  • 第11题:

    以下确定封建制法典十二篇体例的是()。

    • A、魏律
    • B、晋律
    • C、北齐律
    • D、北魏律

    正确答案:C

  • 第12题:

    多选题
    “名例律”首次规定于(  )。[2005年真题]
    A

    《晋律》

    B

    《北齐律》

    C

    《魏律》

    D

    《唐律》


    正确答案: B,D
    解析:
    公元550年,高洋建立北齐,始命群臣修律。历经十余年,完成《北齐律》,使其成为当时具有很高水准的法典。《北齐律》共有12篇,将《刑名》与《法例》二篇合为《名例律》一篇,使其作为法典总则地位得以提高;精炼其他11篇,即:禁卫、婚户、擅兴、违制、诈伪、斗讼、贼盗、捕断、毁损、厩牧、杂律。《北齐律》在中国传统法典发展上起到了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对隋唐两朝的立法和法典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 第13题:

    下列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制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北齐律》使封建法典篇章体例定型化,首创以名例律作为法典总则的篇章结构

    B.《曹魏律》以《周礼》的“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

    C.《北魏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该制度成为“十恶”制度的渊源

    D.八议、官当、准五服以治罪、重罪十条、死刑复奏制度都是该时期法律儒家化的具体表现


    正确答案:ABD
    解析:考查要点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制的发展变化。《北齐律》首次使得封建法典篇章体例定型化,定法典篇目为12篇,并以名例律作为封建成文法典的总则。可见,A项表述正确,。为应选项。《曹魏律》以《周礼》记载的“八辟之法”为依据,首次创立了“八议”制度,“八议”入律,使得封建特权法得以发展和法定化。可见,B项表述正确,为应选项。《北齐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该制度成为《开皇律》“十恶”制度的渊源。可见,C项表述错误,与题意不符,应予排除。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儒家化的表现包括:八议入律、规定准五服以治罪制度、官当入律、登闻鼓制、死刑复奏制度、重罪十条等。可见,D项表述正确,是正确答案。

  • 第14题:

    下列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法典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首次将《法经》中的“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且将“八议”入律的是《曹魏律》

    B、《泰始律》中相当于近现代刑法总则的篇是“刑名”和“名例”

    C、首次将“名例”作为总则,列为首篇的是《北齐律》

    D、该时期立法成就最高,对后代封建法典影响最直接、最深远的一部法典是《北齐律》

    答案:B
    解析:
    (1)鉴于汉代律令繁杂,魏明帝下诏改定刑制,作新律18篇,后人称为《魏律》或《曹魏律》,新律对秦汉旧律有较大的修改,首先,将《法经》中的“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其次,将“八议”制度正式列入法典;第三,进一步调整法典的结构与内容,使中国封建法典在系统和科学性上进了一大步。A项表述正确。(2)《晋律》又称《泰始律》或“张杜律”,与魏律相比,在刑名律后增加法例律,丰富了刑法总则的内容。同时对刑律分则部分重新编排,向着“刑宽”、“禁简”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因此,B项不正确,在《泰始律》中尚未出现“名例”律,正确的应该是“刑名”和“法例”。(3)北齐政权全面总结历代立法经验,历经十余年修成当时最有水准的法典《北齐律》。《北齐律》共12篇,其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充实了刑法总则;精炼了刑法分则,使其成为11篇,《北齐律》在中国封建法律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对封建后世的立法影响深远。由此,C、D项正确。@##

  • 第15题:

    北齐政权法制建设的成就表现在(  )。
    A.设置大理寺
    B.创立“重罪十条”
    C.以名例律作为法典总则篇
    D.封建成文法典的篇章体例定型化


    答案:A,B,C,D
    解析:
    解析:北齐改廷尉为大理寺,使大理寺成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北齐首创“重罪十条”,从而成为《开皇律》“十恶”的渊源;《北齐律》合并刑名、法例律两篇为名例律一篇,最终完善了刑法总则;《北齐律》定法典篇目为12篇,从而使得封建成文法典篇章体例定型化。

  • 第16题:

    首次规定“十恶”制度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北齐律》
    B.《开皇律》
    C.《唐律疏议》
    D.《宋刑统》


    答案:B
    解析:
    【精解】《开皇律》首次规定“十恶”制度,故选B项。“十恶”渊源于《北齐律》的“重罪十条”,但并不等于说“十恶”制度确立于《北齐律》,故排除A项。

  • 第17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北齐政权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北齐时期首次创立的“重罪十条”制度,是隋朝《开皇律》所规定的“十恶”的渊源
    B.北齐将《曹魏律》的“刑名”篇改为“名例”篇,完善了刑法总则
    C.北齐正式设置了大理寺,使得大理寺成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大理寺直到明朝才变成复核机关
    D.《北齐律》首次规定了登闻鼓直诉制度


    答案:A,C
    解析:
    【精解】B项错在:《北齐律》是在《晋律》的基础上完善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的,而不是以《曹魏律》为基础的。D项错在:登闻鼓直诉制度始创于西晋,而不是北齐。

  • 第18题:

    下列关于北齐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北齐首次设置了大理寺作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
    B.北齐首次使封建成文法典篇章体例定型化
    C.北齐首次下诏废除宫刑
    D.北齐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


    答案:A,B,D
    解析:
    【精解】C项错在:西魏首次下诏废除宫刑,而不是北齐。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

  • 第19题:

    首次使封建成文法典篇章体例定型化的是(  )。
    A.《北齐律》
    B.《开皇律》
    C.《唐律疏议》
    D.《宋刑统》


    答案:A
    解析:
    【精解】《北齐律》首次使封建成文法典篇章体例定型化,即以名例律为统率,定篇目为12篇,该法典编纂结构为隋、唐、宋所沿用,故选A项。

  • 第20题:

    首次将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置于律首的是(  )。
    A.《九章律》
    B.《曹魏律》
    C.《晋律》
    D.《北齐律》


    答案:B
    解析:
    【精解】《法经》中的法典总则称为“具法”,商鞅改法为律,将“具法”改为“具律”,秦汉时期的法典将总则都称为“具律”,且篇目不在法典之首,《曹魏律》将“具律”改为“刑名律”,置于律首,故选B项。

  • 第21题:

    《北齐律》首次正式规定“八议”条款,表明封建等级原则的法典化。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2题:

    下列关于法典篇章体例的变化错误的是哪项?( )

    • A、《法经》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共有六篇,其篇章、体例、结构都还比较简单
    • B、汉代制定的《九章律》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户律、兴律、厩律三篇
    • C、魏律在保留第一篇《刑名》的基础上,新增《法例》篇,丰富和扩大了法典“总则”的内容,使中国古代法典在篇章体例结构上更加规范化
    • D、北齐律确定了十二篇的法典体例,并首创了《名例律》的总则篇目

    正确答案:C

  • 第23题:

    单选题
    首次确立传统法典十二篇体例的法典是()。
    A

    《魏律》

    B

    《晋律》

    C

    《北魏律》

    D

    《北齐律》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