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小国寡民的含义
“小国寡民”是老子理想的社会与国家形态。《老子》第八十章言:“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段话对老子理想中的“小国寡民”的社会图景作了详细的描述。
(2)无为而治方天下大安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而“小国寡民”恰好与其“无为而治”的思想相对应。老子说:“为无为,则无不治”,“治大国若烹小鲜”,他不赞同通过对人民控制的加强来治理天下,相反地,他主张尽量减少扰民,以达成天下大安之目的。
(3)道、德、仁、义、礼
老子认为社会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道”“德”“仁”“义”“礼”。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是由“道”来统治的,一切纯任“自然”,是完全“无为”的。以后的社会分别由“德”“仁”“义”“礼”统治。老子认为,与前一个阶段相比,后一个阶段离“无为”越远,离他的“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也就越远。
(4)评价
“小国寡民”是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构想出来的桃花源式的乌托邦,体现出老子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反映出在战争频繁的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动荡不安的人民迫切要求安静修养与减轻剥削的愿望。“小国寡民”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问答题简评老子“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相关问题
  • 第1题:

    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

    • 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 B、小国寡民的理想
    • C、唯物主义思想
    • D、朴素辩证法思想

    正确答案:D

  • 第2题:

    下列关于老子的理想社会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民知足常乐
    • B、等级分明
    • C、无为而治
    • D、小国寡民

    正确答案:A,C,D

  • 第3题:

    老子治国的理想目标是:()

    • A、小国寡民
    • B、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 C、圣人在天下
    • D、财货有余

    正确答案:A

  • 第4题:

    “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是()的思想。

    • A、管仲
    • B、老子
    • C、孔子
    • D、墨子

    正确答案:B

  • 第5题: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 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④
    • D、③④

    正确答案:C

  • 第6题:

    老子的理想社会是()。

    • A、“至德之世”
    • B、“小国寡民”社会

    正确答案:B

  • 第7题:

    从服务现实的角度出发考察老子的思想,对我们最有利用价值的部分是()

    • 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 B、小国寡民的理想
    • C、唯物主义思想
    • D、朴素辩证法思想

    正确答案:D

  • 第8题:

    单选题
    老子政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是()。
    A

    德治

    B

    文治

    C

    严刑峻法

    D

    小国寡民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析老子“小国寡民”理想社会模式的独特价值。

    正确答案: (1)老子提出“小国寡民”理想社会模式,是对当时社会强权剥削和压迫的直接否定,是对现实社会制度最尖锐、深刻的批判,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先民追求平等公正的迫切愿望。
    (2)在“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方案中,老子提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等内容,作为理想社会生活福利指标。
    (3)老子认为上述理想社会福利指标实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国与国之间避免交往,百姓“重死而不远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评柏拉图的《理想国》。

    正确答案: 《理想国》是柏拉图早年政治思想的代表作。是他为即将衰亡的奴隶制国家构设的一种理想国度。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分工合作、各求所需、各尽所能的原则是其立国的基础。劳动是人们的第一需要,柏拉图称它为“正义的城邦”。他把这个国家的个人依其天性分为三个等级分明的阶级:统治者、军人、劳动者,人们都必须严格履行其天赋的职能,绝不可相互替代。全社会统治阶级中实行“共产”制度,使他们以国家利益为至上利益,过一种简朴的禁欲主义生活。哲学家对国家拥有最高统治权,即“哲学王”。在哲学王的知识统治下,整个国家呈现出一种划多为一的特点,实行共产公妻共子制,没有了家庭和私有制,消除了法律的权威性,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和分工制。教育是治国的第一要务,通过教育使不同等级的人们各得其所,各安其位。总之,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个以哲学王为最高统治者,等级森严,冷酷无情的独裁的人治国家,他把维护奴隶主利益的狭隘主张夸大为维护整个城邦利益的普遍原他所谓的理想国也只能成为一种无法实现的幻想。但其中关于知识与权力相结合的思想是值得肯定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老子政治理想正确的是(  )。
    A

    小国寡民

    B

    无为而治方天下大安

    C

    道、德、仁、义、礼

    D

    天下大同

    E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正确答案: A,C
    解析:
    D项,天下大同是孔子的理想,他讲“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中华民族应该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孔子也是世界华人的精神寄托和灵魂家园。孔子是华人文化的同根同祖同源。“大同 ”是“仁”的最终归途。E项,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是墨子的治国之道和理想社会。

  • 第12题:

    单选题
    老子的理想社会是()。
    A

    “至德之世”

    B

    “小国寡民”社会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老子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的()

    • A、至德之世
    • B、小国寡民社会
    • C、大同世界
    • D、无君无臣的社会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下面哪项不是老子治国的理想目标?()

    • A、小国寡民
    • B、财货有余
    • C、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 D、圣人在天下

    正确答案:B,C,D

  • 第15题:

    谁的社会理想是“小国寡民”?()

    • A、孟子
    • B、老子
    • C、墨子
    • D、庄子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老子的社会理想是“小国寡民”。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荀子基于无为政治的逻辑,设想出“小国寡民”的理想国。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8题:

    老子政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是()。

    • A、德治
    • B、文治
    • C、严刑峻法
    • D、小国寡民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单选题
    “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是()的思想。
    A

    管仲

    B

    老子

    C

    孔子

    D

    墨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谁的社会理想是“小国寡民”?()
    A

    孟子

    B

    老子

    C

    墨子

    D

    庄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老子"小国寡民"理想社会.

    正确答案: "小国寡民"理想社会实质就是封邦建国,在经济上独立自主,对内实现自给自足,对外实行互通有无,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评周作人的文学理想。

    正确答案: 周作人的文学理想看起来是比较完满的,既能用文学改造人,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发现人的意义和价值,又能够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生活。但在当时的情形下,他的文学理想却存在着深刻危机,因而他终将无法坚持他的理想,表现在文学上,便是他文学理想的转换。
    他的文学理想是以人道主义为本的,而在他看来,人道主义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这种人道主义,要求既爱自已,也爱他人,具有一种博爱的特征,前提条件是每个人自己能做好,超越世间的善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当然只是一种空谈。这里,我们可以把他同鲁迅做一番比较,鲁迅是提倡“非人道”的斗争来实现真正的人道主义理想,他更为清醒地认识到人们在当时社会关系中的不同地位,剥削者和被剥削者的对立,因此,社会各不同成员之间不可能用统一的爱去维系。他明白凭抽象的爱是无法实现其理想的,要真正实现人道主义只能进行“非人道”的抗争,所以说鲁迅的人道主义具有实践的品格,而周作人的人道主义更多的具有空想色彩。他是想通过人道主义来建立理想社会,然后通过理想社会来维系他的人道主义。因而,在现实中,他的理想只能碰壁,在黑暗的社会面前,人道主义软弱无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老子对儒家批判及其政治理想和政治影响

    正确答案: 批判:
    (1)对仁义礼智的批评:老子认为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是社会混乱的根本原因。认为要使天下太平,没有争夺,就要取消知识,取消道德,取消新颖的器具和财货。
    (2)对儒家神会结构的批评(治国方法论):治国的目的是和谐,在老子看来,应该是自然无争的小国寡民;治国的目的不是要增加些什么,而是不要增加些什么;主术的自然无为,统一执众之术;治术的自然无为。
    政治理想:“小国寡民”的状态。“小国寡民”的中心内容要求实现“无为而治”,统治者少一点欲望和作为,使人民自然生活放弃知识,才各得其所。理想的社会和政治应该是“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消极无为的政治态度决定了对待人生看法也是消极无为的。
    影响:汉初,黄老之学受当时朝廷尊崇,《老子》为其经典之一,其代表人物曹参主张清静无为,儒家思想受排斥。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