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文学的分期原则。

题目

近代文学的分期原则。


相似考题
更多“近代文学的分期原则。”相关问题
  • 第1题:

    日本近代文学经历了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 四个阶段:启蒙时期――奠基时期――发展时期――分化时期。

  • 第2题:

    近代文学的繁荣出现在什么时代,它与时代思潮的关系怎样?


    正确答案: 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是近代文学的繁荣时期。近代文学与时代思潮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这一时期,由于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的进一步勾结,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空前高涨。在近代文学的繁荣时期,经历了中日甲午战争、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地进行了英勇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显示了中华民族酷爱独立、自由,反抗侵略、压迫的斗争精神。文学是时代的反映。近代文学的繁荣时期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首先受维新思潮、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使文学创作适应维新运动和民族民主革命的需要,起宣传鼓动作用。其次,政治的改革促进了文学领域的改革,而文学对政治革新也起了重要作用。近代文学革新运动如“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直接影响了近代文学的繁荣。

  • 第3题:

    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可分几个时期?分期的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按照以文学发展为依据并参考历史发展的文学史分期原则,我们把近代文学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即中国近代文学的发轫期:1840年鸦片战争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期:十九世纪七十年代--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近代文学的繁荣期:1894年甲午战争--1911年辛亥革命;中国近代文学的低潮期和中国新文学的萌芽:1911年辛亥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

  • 第4题:

    近代文学作家冰心在中国哪个城市逝世?


    正确答案: 近代文学作家冰心在北京逝世。

  • 第5题:

    问答题
    近代文学的分期原则。

    正确答案: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八十年的文学史,我们是按照以文学发展为依据并参考历史发展的文学史分期原则,在参考历史发展时,既考虑政治斗争、经济变化,也考察思想,文化的演变。在考察文学本身的发展时,也全面考察各种文学不同的发展情况,从文学思潮的嬗变和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创作不平衡的状态中,找出某一种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所代表的整个文学发展的方向,从而确定文学史的分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中国近代文学的定位

    正确答案: 以新民为目的.以启蒙为手段。其弊端是笔无藏锋,其主流是以树人为根本目的.以救国为直接目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东方近代文学的特征。

    正确答案: 1.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大多数进步作品的中心内容广泛反映了东方各国人民同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描写了人民的苦难和不幸,揭露了统治者的虚伪和丑恶,表现了人民群众的觉醒和斗争。
    2.在发展过程中受西方各种思潮的影响很大,一些国家文学社团林立,流派众多,变幻不定。这种现象在日本尤为突出,具有代表性。一些带有东方特色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等文艺思潮,文学创作表现出复杂。
    3.作家数量剧增,作品数量增多,影响扩大,成果显著。
    4.近代东方文学在亚洲各民族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承前启后的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近代文学的分期原则。

    正确答案: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八十年的文学史,我们是按照以文学发展为依据并参考历史发展的文学史分期原则,在参考历史发展时,既考虑政治斗争、经济变化,也考察思想,文化的演变。在考察文学本身的发展时,也全面考察各种文学不同的发展情况,从文学思潮的嬗变和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创作不平衡的状态中,找出某一种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所代表的整个文学发展的方向,从而确定文学史的分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怎样理解近代文学的过渡性特点?

    正确答案: 近代文学的过渡性特点,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1.是创作方面,表现为:新旧杂处,文白并存。维护封建统治的文学与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并存,除了继承古代文学的传统手法之外,也吸收了外国文学的表现手法。在文学体裁上,旧体裁仍在发挥作用,新体裁也在陆续出现。在语言运用上,继续使用文言来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外,还有“报章体”语言、方言及白话。
    2.文学思想方面,表现为:抱残守缺与观念更新同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可分几个时期?分期的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按照以文学发展为依据并参考历史发展的文学史分期原则,我们把近代文学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即中国近代文学的发轫期:1840年鸦片战争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期:十九世纪七十年代--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近代文学的繁荣期:1894年甲午战争--1911年辛亥革命;中国近代文学的低潮期和中国新文学的萌芽:1911年辛亥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简述近代文学的分期原则。


    正确答案: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八十年的文学史,我们是按照以文学发展为依据并参考历史发展的文学史分期原则,在参考历史发展时,既考虑政治斗争、经济变化,也考察思想,文化的演变。在考察文学本身的发展时,也全面考察各种文学不同的发展情况,从文学思潮的嬗变和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创作不平衡的状态中,找出某一种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所代表的整个文学发展的方向,从而确定文学史的分期。

  • 第12题:

    近代文学繁荣的标志。


    正确答案: 繁荣的标志是:
    (1)文学观念更新迅速;
    (2)文学理论成就突出;
    (3)文学创作非常兴盛。

  • 第13题:

    略述中国近代文学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 历史地位可概括为:
    (1)宝贵遗产;
    (2)历史记录;
    (3)五四先导,即从多方面孕育着“五四”文学革命。
    第一从“诗界革命”到新诗运动;
    第二,从“新文体”到现代散文;
    第三,从“小说界革命”到新小说的诞生;
    第四,从戏剧改良到话剧的产生。近代文学所发生的划时代变化,打开了封建阶级旧文学通向资产阶级新文学的大门。中国近代文学在创作和实践方面所提供的新东西,使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突出的特殊地位。重要意义可概括为:(1)现实意义。近代进步文学是我们今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近代史教育的宝贵材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教材。(2)认识意义。中国近代文学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这对于我们认识中国文学发展的连续性和文学革命的必然性,理解新文学的发展方向意义非常重大。(3)借鉴意义。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复杂的斗争和曲折的道路。新旧文学的冲突,中外文学的碰撞,不同艺术见解的分歧,都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中表现出来。深入考察并科学分析近代文学发展中的各种矛盾,正确阐明其规律,将为社会主义时期文学的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历史启示和借鉴。

  • 第14题:

    肿瘤分期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肿瘤分期的主要原则是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的深度、范围以及是否累及邻近器官,有无局部和远处淋巴结的转移,有无血源性或其他远处转移等来确定肿瘤发展的程期或早晚。

  • 第15题:

    问答题
    中国近代文学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原因有五个方面:
    (1)政治斗争的需要。民族危机的空间严重,阶级矛盾的激烈复杂,给文坛以巨大影响,使这个时期的文学具有不同于封建时代的鲜明特点。由于清王朝对外国资本主义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中国人民在反侵略的同时,又要反对封建王朝。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决定了中国近代文学的反帝反封建性。反殖、反帝、反封建成为中国近代文学最重要,最基本的主题。但由于近代政治斗争的复杂和激烈,也给
    近代文学作家及其创作带来了复杂性与过渡性的特点。
    (2)西方文化的撞击。外来文化的输入,古已有之,但西方文化的大量输入和中西文化融合,却始于近代。在当时中国遭受外国侵略、民族危亡日益加剧的情况下,西方文化思想涌进中国的舞台,极大地震动了当时的思想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学变革。中国近代文学题材的扩大,新人物、新意境、新思想、新名词的出现,新的艺术手法的吸取,都无不与西方文化的撞击有关。
    (3)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审美意识的变化。近代前期的经世致用思潮、中期的维新变法思潮、后期的民主革命思潮,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近代文学反帝反封建性、过渡性等特点的存在。另外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撞击,我国近代文学中的审美意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文学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上,向着文学为大众、为民族、为人生的审美观念的飞跃和转化;在对艺术把握世界的规律问题上,由知性分析向艺术审美分析的转化;同时对通俗文学美学意义的认识,扩大了对审美范畴的探讨。这些审美意识上的变化,必然或强或弱地影响着近代文学特点的形成。
    (4)旧文学的没落趋势和翻译文学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近代,有不少文学样式已日趋僵化,不能适应时代和人民生活发展变化的需要。这就促使了旧文学的逐渐衰亡。但另一方面,由于向西方学习的结果,不仅西方的自然科学、社会学说被介绍进来,而且西方文学也被介绍进来了。特别是翻译小说的兴盛,在精神上给予中国近代小说家以营养。因此,便从不同侧面促使了近代文学多样性、复杂性和过渡性特点的形成。
    (5)社会的急剧变化和读者群的扩大。中国近代社会的急剧变化和中国资产阶级的特点,使近代文学的复杂性和过渡性带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另外由于中国近代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致使文学的读者群也日益扩大,逐渐形成以工、农、商、学、兵为主体的新的读者群。读者群的变化,影响了文学创作,而作家的创作也不断适应不同层次读者的不同欣赏趣味。在这种生产和接受的复杂交错,不断延续的过程中,形成它与古代文学不同的特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问答题
    中国近代文学兴起的原因.

    正确答案: 1.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2.外来文学的刺激.由其是西方文学的影响。
    3.思想革命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近代文学繁荣的标志。

    正确答案: 繁荣的标志是:
    (1)文学观念更新迅速;
    (2)文学理论成就突出;
    (3)文学创作非常兴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近代文化精神对近代文学产生的影响。

    正确答案: 文学进化思想的确立。文学观念和文学格局的变化。爱国主义的伟大主题。语言与文字合一,文学的通俗化倾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日本近代文学经历了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 四个阶段:启蒙时期――奠基时期――发展时期――分化时期。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