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教育的宗旨是()。
第1题:
《大学》中提出大学教育的最高目标是()。
A.明人伦
B.亲民
C.明明德
D.至善
第2题:
“八辟”是根据西周时期八议制度,“议其所犯”,上奏皇帝裁夺或减或免除刑罚,以下不属于这八种身份的是()。
第3题:
朱熹在他所著的《大学章句》中,把《大学》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者称为“大学之纲领”,把“格物”、“致知”、“()”、“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称为“大学之条目”。后人称之为“三纲领八条目”,简称“三纲八目”。
第4题:
《大学》中提出大学教育的最高目标是()。
第5题:
简述教育民论思潮的宗旨。
第6题:
“三纲八目”的内容是: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7题:
在中国,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以()为目的。
第8题:
对
错
第9题:
“引蔽习染”
“存天理,灭人欲”
化性起伪
扩展善端
第10题:
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名名德,在亲民
在明明德,在兴民
在明名德,在亲民
第11题:
亲民
诚意
正心
格物
第12题:
明人伦
三纲五常
八条目
亲民
第13题:
三纲是大学的宗旨,之()
第14题:
《大学》的内在结构有“三纲八目”,其中八目不包括()
第15题:
朱熹认为教育的宗旨是(),以“明人伦”。
第16题:
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文化是以儒家为核心的伦理型文化,教育目的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通过修己而正人,达到“明人伦”的目的。
第17题:
凝聚和贵存了我国古代教育理念的《大学》,开宗明义地道出了古代大学教学的理念,即下列中的()。
第18题:
《大学》提出大学教育的纲领是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第19题:
第20题:
明德
亲民
至善
修身
第21题:
第22题:
议亲
议故
议功
议才
第23题:
明人伦
亲民
明明德
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