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井灌井排工程对低洼易涝区治理有哪些作用?”相关问题
  • 第1题:

    我国北方低洼易涝区类型有()。

    A、沼泽型

    B、雨涝型

    C、暗渍型

    D、贮渍型


    参考答案:ABC

  • 第2题:

    低洼易涝区除涝防渍的水利工程措施是控制地下水位。满足作物对土壤水分、空气、养分和温度的要求。()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 第3题:

    蓄涝区的运用方式包括( )。

    A.先抢排蓄涝区涝水田间涝水,后排田间涝水
    B.蓄涝区蓄排水方式,应从经济上是否合理与控制运用是否方便等方面,分析比较后确定
    C.涝区调蓄工程要与抽排工程统一调度,配合运用
    D.可边蓄边排,或者待蓄涝区蓄水到一定程度后再开机排水

    答案:B,C,D
    解析:
    蓄涝区的运用方式有以下几种:①先抢排田间涝水,后排蓄涝区涝水。②涝区调蓄工程要与抽排工程统一调度,配合运用。可边蓄边排,或者待蓄涝区蓄水到一定程度后再开机排水。③蓄涝区蓄排水方式,应从经济上是否合理与控制运用是否方便等方面,分析比较后确定。④当蓄涝容积兼有灌溉任务时,可根据灌溉要求拟订运用方式,但在汛期应随时通过天气预报了解天气情况,以便在暴雨发生前及时腾空蓄涝容积蓄纳涝水。

  • 第4题:

    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工程应符合哪些要求?


    正确答案: 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田间固定管道长度宜为90~150m/hm。
    (2)支管走向宜平行于作物种植行,支管间距宜采用50~150m,单向浇地时取较小值,双向浇地时取较大值。
    (3)出水口(给水栓)应按间距不大于100m、用软管与之连接进行灌溉。每个出水口控制灌溉面积宜为0.25~0.6hm,单向浇地时取小值,双向浇地时取大值。
    (4)应设有安全保护装置。寒冷地区应布设排水、泄空及防冻害装置。
    (5)对规划中将要实施喷灌的输水管道系统,应符合喷灌工程的技术要求。

  • 第5题:

    下列关于蓄涝区设计水位说法正确的有()。

    • A、对水面开阔、风浪较高的蓄涝区,在确定正常蓄水位时,应考虑堤坝有足够的超高。
    • B、处于涝区低洼处、比较分散又无闸门控制的蓄涝区,其正常蓄水位一般低于附近地面0.2~0.4m。
    • C、死水位除考虑综合利用要求外,一般在死水位以下应保留0.8~1.0m的水深,以满足水产、养殖或航运的要求。
    • D、在可能产生次生盐碱化的地区,采用蓄涝措施应十分慎重,死水位应控制在地下水临界深度以下0.1~0.3m。

    正确答案:A,C,D

  • 第6题:

    我国北方低洼易涝区有哪些类型?如何分区?


    正确答案: 1.三种类型:
    (1)沼泽型
    (2)雨涝型
    (3)暗渍型
    2.两个分区:
    (1)纯涝渍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一些涝区和沼泽型耕地,紧邻南方地区如汉江流域的陕南和淮河流域的砂僵黑土区。
    (2)涝渍与盐碱并存区。主要是黄淮海平原地区。

  • 第7题:

    《关于开展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的意见》中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有()

    • A、抓好农业“两区”水利设施建设
    • B、加快“百万亩低洼易涝抒区整治工程”建设
    • C、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完善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机制。
    • D、深入实施“百万亩喷微灌工程”和田间工程配套建设。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判断题
    确定井距是井灌区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工程应符合哪些要求?

    正确答案: 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田间固定管道长度宜为90~150m/hm。
    (2)支管走向宜平行于作物种植行,支管间距宜采用50~150m,单向浇地时取较小值,双向浇地时取较大值。
    (3)出水口(给水栓)应按间距不大于100m、用软管与之连接进行灌溉。每个出水口控制灌溉面积宜为0.25~0.6hm,单向浇地时取小值,双向浇地时取大值。
    (4)应设有安全保护装置。寒冷地区应布设排水、泄空及防冻害装置。
    (5)对规划中将要实施喷灌的输水管道系统,应符合喷灌工程的技术要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判断题
    井灌区的特点是水源在田间,井的出水量较大,控制的井灌面积较大。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井灌排工程规划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规划时应统筹兼顾,旱、涝、碱综合治理;规划时应作出不同方案,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后,选定最优方案;优先开采浅层水,严格控制深层承压水开采;灌溉用水,在质上要符合标准,在量上要供需平衡;地下水动态监网的布设应纳入井灌工程规划。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低洼易涝区除涝防渍的水利工程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排水及控制地下水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低洼易涝地区发展井灌,提取大量的浅层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为低洼易涝区的治理和改碱防盐提供灌排两利的条件()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 第14题:

    利用井灌井排降低地下水位,主要是在深层地下水中进行。()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 第15题:

    关于蓄涝区的运用方式,下列哪几项是正确的?( )

    A.先抢排田间涝水,后排蓄涝区涝水
    B.涝区调蓄工程要与抽排工程统一调度,配合运用
    C.蓄涝区蓄排水方式,应从经济上是否合理与控制运用是否方便等方面,分析比较后决定
    D.当蓄涝容积同时兼有灌溉任务时,可根据灌溉要求拟定运用方式,但在汛期应随时通过天气预报了解天气情况,以便在暴雨发生前及时腾空蓄涝容积蓄纳涝水

    答案:A,B,C,D
    解析:
    蓄涝区的运用方式有:①先抢排田间涝水,后排蓄涝区涝水;②涝区调蓄工程要与抽排工程统一调度,配合运用,可边蓄边排,或者待蓄涝区蓄水到一定程度后再开机排水;③蓄涝区蓄排水方式,应从经济上是否合理与控制运用是否方便等方面,分析比较后决定;④当蓄涝容积同时兼有灌溉任务时,可根据灌溉要求拟定运用方式,但在汛期应随时通过天气预报了解天气情况,以便在暴雨发生前及时腾空蓄涝容积蓄纳涝水。

  • 第16题:

    井灌区的特点是水源在田间,井的出水量较大,控制的井灌面积较大。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蓄涝区的运用方式包括()。

    • A、先抢排蓄涝区涝水田间涝水,后排田间涝水
    • B、蓄涝区蓄排水方式,应从经济上是否合理与控制运用是否方便等方面,分析比较后确定
    • C、涝区调蓄工程要与抽排工程统一调度,配合运用
    • D、可边蓄边排,或者待蓄涝区蓄水到一定程度后再开机排水

    正确答案:B,C,D

  • 第18题:

    低洼易涝区除涝防渍的水利工程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排水及控制地下水位。

  • 第19题:

    防治土壤盐碱化的水利技术不包括()。

    • A、种植水稻
    • B、井灌井排
    • C、灌水冲洗
    • D、放淤改良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问答题
    井灌井排工程对低洼易涝区治理有哪些作用?

    正确答案: 井灌井排是通过调控地下水达到降低地下水位和减少地表径流量的作用。低洼易涝区地下水动态的特征之一是径流迟缓,地下水埋深浅。在低洼易涝地区发展井灌,提取大量的浅层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为低洼易涝区的治理和改碱防盐提供灌排两利的条件。在长期井灌作用下,地下水位可明显降低;在井灌井排条件下,雨季前地下水降至最低深度腾出的“地下库容”,即可防止涝碱危害,又可滞蓄雨水增加灌溉用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我国北方低洼易涝区有哪些类型?如何分区?

    正确答案: 1.三种类型:
    (1)沼泽型
    (2)雨涝型
    (3)暗渍型
    2.两个分区:
    (1)纯涝渍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一些涝区和沼泽型耕地,紧邻南方地区如汉江流域的陕南和淮河流域的砂僵黑土区。
    (2)涝渍与盐碱并存区。主要是黄淮海平原地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防治土壤盐碱化的水利技术不包括()。
    A

    种植水稻

    B

    井灌井排

    C

    灌水冲洗

    D

    放淤改良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治涝工程规模论证,要确定治涝区范围和治涝分区、治涝原则和治涝标准、洪涝水调度原则和排水方式;计算排涝模数、排涝流量和水位,推求涝水水面线;论证确定治涝工程总体布局、主要建设内容和排涝河道(沟渠)、泵站、涵闸、滞涝区、承泄区等治涝骨干工程的规模与主要参数;提出治涝工程调度运用方式。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