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面包的概念。”相关问题
  • 第1题:

    请简述设备起重作业的安全技术七个方面包括的内容。


    正确答案: 设备起重作业的安全技术七个方面包括:
    (1)设备吊装前必须详细检查被吊设备或构件的状况,如捆绑点是否牢固,重心是否找准,滑车组穿法是否正确等。各类设备及构件吊装前均须试吊,确认其可靠性。
    (2)严禁在六级以上大风时吊装设备,大型设备的吊装,风速不得超过五级。
    (3)吊装设备时,在施工范围内应设警戒线和明显的警戒标志,严禁非工作人员入内。
    (4)起重作业要严格做到“十不吊”。
    (5)禁止用大直径的绳索凑合捆扎较小的构件进行吊装。
    (6)设备吊装中,无论什么岗位发生故障,均应立即报告指挥者,没有命令不准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7)按起重吊装要求进行试吊。

  • 第2题:

    简述面包烘烤工艺。


    正确答案: 不管采用哪种烤炉,面包回来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面包级胀阶段(体积增大阶段)
    面包坯入炉大约5—6分钟,本阶段应采用较低温度和较高湿度的条件来烘焙。炉面火要低,防止面包结皮,以利于水分充分蒸发,底火要高,使地面大小固定,使面包体积最大限度膨胀。所以炉内保持60%—70%的湿度,上火不宜超过120℃,下火约为180—190℃。
    2、面包成熟阶段(面包定性阶段)
    此时面包内部温度约达50—70℃,面包体积已基本上达到成品体积的要求,面筋已膨胀至弹性极限,淀粉已糊化,酵母活动已停止。因此,该阶段需要提高温度使面包定型。上、下火温度可同时提高约为200—230℃。烘烤时间约为3—4分钟。
    3、烘烤完成阶段(上色成熟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作用是使面包上色和增加风味。此时,面包已经定型并基本成熟,炉温逐步降低,上火应高于下火,上火一般在180—200℃。此温度可使面包表层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金黄色表皮,并产生香气。下火可降至140—160℃。如果下火过高会使面包底部焦糊。面包坯经过三个阶段的烘烤,即可形成色、香、味俱佳的面包。如果使用的烤箱不能控制上下火时,可采取逐步升温的加热的方法。即入炉初期,炉温在180℃左右,中间阶段为190—210℃,最后阶段为220—230℃。

  • 第3题:

    简述德式面包与美式面包特点?


    正确答案: 德式面包以小麦粉为主料,多采用一次发酵法,面包酸度大,如黑面包,Vc含量高于其他面包。美式面包以长方形白吐司为主,松软,弹性足。

  • 第4题:

    简述伞形面包搓圆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


    正确答案: ⑴主要结构包括电机、转体、旋转导板、撒粉装置及传动装置等。
    ⑵工作原理:来自切块机的面块由转体底部进入螺旋形导槽,由于转体旋转及固定导板的圆弧形状,使导板与面块、面块与转体伞形表面之间产生摩擦力,以及面块在转体旋转时所受的离心力作用,使面块沿螺旋形导槽由下向上运动。其间面块既有公转又有自传,既有滚动又有微量的滑动,从而形成球形。
    ⑶特点:进口速度快,出口速度慢,有利于面团的形成。

  • 第5题:

    简述二次发酵法面包加工工艺流程,如面包体积过小,试分析其原因。


    正确答案: 原材料处理→第一次面团调制→第一次发酵→第二次面团调制→第二次发酵→切块→搓圆成成形→醒发→烘烤→冷却
    面包体积过小的原因有:
    1、酵母不足
    2、酵母失活
    3、面筋筋力不足
    4、面粉太新
    5、搅拌不足(或过长)
    6、糖太多
    7、发酵温度不当
    8、缺少改良剂
    9、盐不足或过多
    10、最后醒发不足

  • 第6题:

    简述面包是否需要冷藏保存,并解释其原因。


    正确答案: (1)不需要冷藏保存。
    (2)淀粉老化的最适温度是2~4℃。面包在冷却贮藏时淀粉迅速老化,味道就变得不好吃。
    (3)淀粉老化是指食品中以α-淀粉形式存在的淀粉在接近0℃低温范围中,α-淀粉分子自动排列成序,形成致密高度晶化的不溶性淀粉分子,迅速出现淀粉β化的现象。老化的淀粉不易被淀粉酶作用,所以不易被人消化吸收。

  • 第7题:

    简述中心广播控制台界面包括哪些内容及功能。


    正确答案: 有话筒广播、语音广播、语音段选择、线路广播等信源选择按键;
    具有操作简便的全线、单站、分区等广播使用方式的选择图标,实现“一键”操作;
    具有监听选择按键,可对广播权限内的各广播选区进行监听,监听音量可调;
    所有的广播操作在广播控制台上均应有相应指示;
    控制中心(OCC)的控制员根据需要通过设置在控制中心(OCC)的广播控制台,可以选择监听任意车站任意广播区的广播情况;
    控制中心(OCC)的控制员根据需要通过设置在控制中心(OCC)的广播控制台,可以经过与广播系统接口的无线通信系统,向列车上的乘客广播。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二次发酵法面包加工工艺流程,如面包体积过小,试分析其原因。

    正确答案: 工艺流程:
    原材料处理→第一次面团调制→第一次发酵→第二次面团调制→第二次发酵→切块→搓圆成成形→醒发→烘烤→冷却。
    面包体积过小的原因有:
    1、酵母不足
    2、酵母失活
    3、面筋筋力不足
    4、面粉太新
    5、搅拌不足(或过长)
    6、糖太多
    7、发酵温度不当
    8、缺少改良剂
    9、盐不足或过多
    10、最后醒发不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以面包为例,简述食品分析计划的制订过程。

    正确答案:
    1.工作准备
    了解分析的目的和目标,查询产品配方和原料档案,选择合适的产品标准和营养成分分析检测标准,确定要检查的项目和方法。根据原料,预算产品营养成分。
    2.工作程序
    (1)根据面包卫生标准,决定感官和理化指标。
    (2)确定营养成分检测项目。
    (3)确定送检样品和数量。
    (4)落实实验室。
    (5)撰写分析计划和实施方案。分析计划包括:产品名称、分析目的、产品数量和批次、采样地点、分析实验室的资质、采用的分析方法、经费核算和完成时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面包制作的工艺流程,有哪些制作要点?

    正确答案: 面包的基本工艺流程如下:
    一次发酵

    原料处理

    所有原料→面团调制→发酵↘
    成形、分块→装盘、醒发→烘烤→冷却、包装→成品

    发酵→第二次面团调→发酵

    原料处理

    二次发酵
    制作要点:
    1.原料处理
    2. 面团调制
    3. 发酵
    4. 成形、分块
    5. 装盘、醒发
    6. 烘烤
    7. 冷却和包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面包烘烤的一般规程。面包烘烤时内部的温度和水分是如何变化的?会出现哪些主要的生化反应?

    正确答案: (1)规程
    ①第一阶段:让其体积继续快速的膨胀;
    ②第二阶段:使面包定型成熟;
    ③第三阶段:是面包上色和增加香气、提高风味的阶段
    (2)温度
    ①面包皮各层温度超过100℃,最外层达180℃以上;
    ②面包皮与面包瓤分解层温度在烘烤将近结束时达100℃,并一直保持到烘烤结束;
    ③面包瓤任何一层温度直到烘烤结束不超过100℃。
    (3)水分
    ①面包与烤炉间的水分分配:一方面向炉内扩散,另一方面以液态形式由面包中心部位向表层转移;
    ②面包内部水分的重新分配
    (4)生化反应
    ①淀粉水解:α-淀粉酶于97℃、β-淀粉酶于82℃钝化,此前它们一直在分解淀粉;
    ②蛋白水解:蛋白酶在80-85℃钝化,此前多少会分解蛋白质;
    ③淀粉糊化:淀粉糊化分解成糊精和麦芽糖,糊精结合大量水,是形成淀粉凝胶并构成面包松软口感的重要元素之一;
    ④面筋蛋白变性:60-70℃变性凝固,释放部分结合水,形成面包蜂窝或海绵状组织,这种钢化作用是面包具有稳定形状的主要原因;
    ⑤呈色反应:美拉德反应,焦糖反应;
    ⑥香味产生:酵母发酵时形成一些醇类、酸类、酯类物质在烘烤时的变化;呈色反应时形成的美拉德反应产物、醇类、酯类物质,它们形成面包特有的风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面包的制作工艺中,烘烤是很重要的工序。简述面包烘烤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和三段温区烘烤的原理。

    正确答案: 经成型的面包坯入炉烘烤,面包坯在烤炉中高温的作用下,发生了一系列的物理、生化和微生学的变化,在物理方面:表现为皮膜形成,气体膨胀,气体保持力降低,酒精蒸发;在化学方面,酵母作用加速,CO2生成,淀粉糊化,麸质凝固,发生糖焦化褐变反应等,最终使面包坯由"生"变"熟"。
    面包烘烤应采用三段温区控制的方法。面包坯入炉初期应在炉温较低和相对湿度较高(60-70%)的条件下进行。下火应高于上火,以利于水分充分蒸发,面包体积最大限度地膨胀。上火不宜超过120℃,下火约为180-185℃。 当面包瓤的温度达到50-60℃时,面包体积已基本达到成品要求,面筋已膨胀至弹性极限,淀粉已糊化,酵母活动停止。这时可将炉温升到最高面火达210℃,底火不应超过210℃,此时面包坯定形。此后上火应高于下火,上火约为220-230℃,底火为140-160℃,使面包坯表面产生褐色的表皮,增加面包香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酵母在面包制作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1)生物膨松作用:酵母在面团中产生大量的CO2,并由于网状组织的形成而被留在面筋网络中,使面包疏松多孔,体积变大膨松。
    2)面筋扩展作用:酵母初产生CO2之外,还有增强面筋扩展作用,使酵母产生的CO2能留在面团内,增强面团保气能力。
    3)提高面包的香味:酵母在发酵时,能产生面包特有的发酵味道,发酵时除有酒精产生外,还伴有其他与面包风味为有关的物质生成。
    4)增加面包营养价值:因酵母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酵母体内蛋白质含量几乎占到一半,且主要氨基酸含量充足,尤其是谷物中较缺乏的赖氨酸有较多含量,另一方面,还有丰富B族维生素。

  • 第14题:

    简述面包制作中间醒发作用?


    正确答案: 中间醒发的目的是为了使面团重新产生新的气体,恢复其柔软性,便于整形的顺利进行,同时缓解面团表面张力,便于操作。

  • 第15题:

    简述面包的膨胀原因。


    正确答案: 1、气体受热后压力增大2.受热后面团内的低沸点物质变为蒸汽也利于膨胀3.温度升高加大酵母活性,使面团发酵迅速。

  • 第16题:

    简述知识的概念 重要概念,答概念及其类型。


    正确答案: 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能动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知识的类型感:
    n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n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
    n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 第17题:

    简述面包面团搅拌的投料顺序?


    正确答案:(1)一次发酵法:先投全部干性原料(面粉、乳粉、砂糖、酵母),慢搅2min,边搅拌边加入湿性原料(水、蛋、奶),继续慢搅3~4min,面团即将形成时加入油脂和食盐,快速搅拌4~5min。
    (2)二次发酵法:部分面粉和全部酵母、改良剂、适量水和少量糖搅拌成面团。一次发酵后,加入其余原料,最后加油脂和盐。

  • 第18题:

    简述面包加工工艺流程。


    正确答案:原辅料预处理——面团搅拌调制——发酵——整形——醒发——烘焙——冷却和包装。

  • 第19题:

    面包的制作工艺中,烘烤是很重要的工序。简述面包烘烤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和三段温区烘烤的原理。


    正确答案: 经成型的面包坯入炉烘烤,面包坯在烤炉中高温的作用下,发生了一系列的物理、生化和微生学的变化,在物理方面:表现为皮膜形成,气体膨胀,气体保持力降低,酒精蒸发;在化学方面,酵母作用加速,CO2生成,淀粉糊化,麸质凝固,发生糖焦化褐变反应等,最终使面包坯由"生"变"熟"。
    面包烘烤应采用三段温区控制的方法。面包坯入炉初期应在炉温较低和相对湿度较高(60-70%)的条件下进行。下火应高于上火,以利于水分充分蒸发,面包体积最大限度地膨胀。上火不宜超过120℃,下火约为180-185℃。 当面包瓤的温度达到50-60℃时,面包体积已基本达到成品要求,面筋已膨胀至弹性极限,淀粉已糊化,酵母活动停止。这时可将炉温升到最高面火达210℃,底火不应超过210℃,此时面包坯定形。此后上火应高于下火,上火约为220-230℃,底火为140-160℃,使面包坯表面产生褐色的表皮,增加面包香味。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中心广播控制台界面包括哪些内容及功能。

    正确答案: 有话筒广播、语音广播、语音段选择、线路广播等信源选择按键;
    具有操作简便的全线、单站、分区等广播使用方式的选择图标,实现“一键”操作;
    具有监听选择按键,可对广播权限内的各广播选区进行监听,监听音量可调;
    所有的广播操作在广播控制台上均应有相应指示;
    控制中心(OCC)的控制员根据需要通过设置在控制中心(OCC)的广播控制台,可以选择监听任意车站任意广播区的广播情况;
    控制中心(OCC)的控制员根据需要通过设置在控制中心(OCC)的广播控制台,可以经过与广播系统接口的无线通信系统,向列车上的乘客广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面包原辅料—糖的作用。

    正确答案: (1)焦糖化作用,改善烘焙食品的色香味形;
    (2)抗氧化,延缓油脂氧化,提高贮藏寿命;
    (3)供酵母发酵的碳源;
    (4)作为面团改良剂,糖在面团调制过程中起反水化作用,面团的面筋形成量随含糖量增加而下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面包和饼干制作中面团的区别。

    正确答案: 面包制作过程中,面团在机械力的作用下,各种原辅料充分混合,面筋蛋白和淀粉吸水润涨,最后得到一个具有良好黏弹性、延伸性、柔软、光滑的面团;而饼干面团在调制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面筋蛋白的吸水率,因此面筋蛋白没有完全形成面筋,即并不形成坚实的网络结构,具有良好的硬度和可塑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面包加工工艺流程。

    正确答案: 原辅料预处理——面团搅拌调制——发酵——整形——醒发——烘焙——冷却和包装。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