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为什么池塘休耕期间要修复底泥?”相关问题
  • 第1题:

    池塘养成蟹为什么要设蟹穴和蟹岛?


    正确答案:成蟹养殖池坡度大,不利于河蟹挖洞穴居。设人工蟹穴的目的是便于河蟹隐居。蟹岛,又称蟹墩,设在池塘中央,其目的是为河蟹提供浅水、安静的蜕壳环境,以避免自相残杀。
    以往人工蟹穴采用固定式蟹巢。即采用小青瓦在池内砌成镂空状蟹巢。这种固定式蟹穴有很多弊病。一是瓦片易碎,蟹穴群容易坍塌,给以后的捕捞操作带来很大困难;二是在蟹穴区粪便残饵多,造成严重污染区,其淤泥多,溶氧条件差,河蟹在此生活,脐黑,体色深,生长慢。改进的方法可采用移动式蟹穴。即用毛竹筒、塑料管构成,直径9~10厘米,长30厘米,毛竹一端竹节打通,塑料管一端用网片封闭,每8~10根捆成一捆,每捆的捆扎绳由浮子浮于水面。投放时,应接近投饵区,而远离蜕壳的蟹岛区,一般每亩放置50~60捆。这种移动式蟹穴的优点是便于提取蟹穴,倒出其中河蟹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而且由于蟹穴经常移动,可有效地防止穴区污染。此外人造蟹穴也是良好的捕捞工具,减少劳动强度,避免了河蟹损伤,用人工蟹穴捕蟹,回捕率可达60%左右。蟹岛在蟹池中央,呈方形、圆形、十字形和廿字形小岛。以往小岛高出水面20~30厘米,但这种设置的弊病是占用了养殖水面,而且小岛往往容易成为水老鼠、水鸟的栖息场所。
    因此,应将蟹岛改为低于水面10厘米的蟹墩,在其上种植水生经济作物。蟹墩上不投饵料。这样既防止了敌害生物的栖居,又为河蟹蜕壳提供了浅水、隐避和安静的环境。

  • 第2题:

    池塘耗氧的关键因素是()。

    • A、动物呼吸
    • B、植物呼吸
    • C、底泥分解
    • D、逸散

    正确答案:C

  • 第3题:

    养鱼池塘底泥越少越好,最好没有底泥()


    正确答案:错误

  • 第4题:

    鱼池塘泥的氧化还原电位(Eh)随底泥深度的加深Eh值升高。


    正确答案:错误

  • 第5题:

    为什么升火期间要定期排污?


    正确答案:操作规程规定,当压力升至0.3MPa时,水冷壁下联箱要定期排污一次。其作用有三个:
    第一个作用是排除沉淀在下联箱里的杂质。
    第二个作用是使联箱内的水温均匀。升火过程中由于水冷壁受热不均匀,各水冷壁管内的循环流速不等,甚至有的停滞不动,这使得下联箱内各处的水温不同,使联箱受热膨胀不均。定期排污可消除受热不均,使同一个联箱上水冷壁管内的循环流速大致相等。
    第三个作用是检查定期排污管是否畅通,如果排污管堵塞,经处理无效,就要停炉处理。

  • 第6题:

    为什么池塘养殖要配备一定的投饲设备?


    正确答案: 投饲设备是利用机械、电子、自动控制等原理制成的饲料投喂设备。投饲机具有提高投饲质量、节省时间、节省人力等特点,已成为水产养殖场重要的养殖设备。投饲机一般由4部分组成:料箱、下料装置、抛撒装置和控制器。目前应用较多的是自动定时定量投饲机。
    投饲机饲料抛撒一般使用电机带动转盘,靠离心力把饲料抛撒出去,抛撒面积可达到10~50米2

  • 第7题:

    为什么升火期间要进行定期排污?


    正确答案: 升火期间进行定期排污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排除沉淀在下联箱里的杂质。
    (2)使联箱内的水温均匀。升火烧火燎过程中由于水冷壁受热不均匀,各水冷壁管内的循环流速不等,甚至有的停滞不动,这使得下联箱内各处的水温不同,使联箱受热膨胀不均。定期排污可消除受热不均,使同一个联箱上水冷壁管内的循环流速大致相等。
    (3)检查定其排污管是否畅通,如果排污管堵塞,经处理无效,就要停炉处理。

  • 第8题:

    问答题
    为什么池塘休耕期间要修复底泥?

    正确答案: 池塘底泥在养殖过程中通过泥水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对水体净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密度的养殖方式下,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污染物远大于池塘底泥自身净化能力,有机污染物逐渐沉积在底泥表层,形成厌氧层。厌氧层的长期存在,一方面池塘底泥会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另一方面也会为病原菌的繁殖生长提供有利条件,最终影响到养殖动物的健康。所以,池塘休耕期在进行底泥修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为什么要进行池塘养殖排放水的处理?

    正确答案: 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富营养物质主要通过排放水进入到外界环境中,已成为主要的面源污染之一。对养殖排放水进行处理回用或达标排放是池塘养殖生产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前养殖排放水的处理一般采用生态化处理方式,也有采用生化、物理、化学等方式进行综合处理的案例。
    (1)生态沟渠是利用养殖场的进排水渠道构建的一种生态净化系统,由多种动植物组成,具有净化水体和生产功能。生态沟渠的生物布置方式一般是在渠道底部种植沉水植物、放置贝类等,在渠道周边种植挺水植物,在开阔水面放置生物浮床、种植浮水植物,在水体中放养滤食性、杂食性水生动物,在渠壁和浅水区增殖着生藻类等。
    (2)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它类似自然沼泽地,但由人工建造和控制,是一种人为地将石、砂、土壤、煤渣等一种或几种介质按一定比例构成基质,并有选择性地植入植物的水处理生态系统。人工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人工基质;水生植物;微生物。人工湿地对水体的净化效果是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工湿地按水体在其中的流动方式,可分为两种类型: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型人工湿地。
    (3)生态净化塘是一种类似于生态沟渠的池塘,其净化原理与生物氧化塘一致。塘内可种植经济性的水生植物,用于吸收净化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盐;放置滤食性鱼、贝等吸收养殖排放水体中的碎屑、有机物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在新建池塘养殖场时为什么要充分考虑养殖用水的水源、水质条件?

    正确答案: 养殖水源、水质条件对养殖场影响巨大,良好的水源和水质条件决定养殖的成败。养殖水源分为地面水源和地下水源,无论是采用哪种水源,应选择在水量丰足、水质良好的地区建场,水产养殖场的规模和养殖品种也要结合水源情况来决定。采用河水或水库水作为养殖水源时,要考虑设置防止野生鱼类进入的设施以及周边水环境污染可能带来的影响。使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时,要考虑供水量是否满足养殖需求,供水量的大小一般要求在10天左右能够把池塘注满为宜。选择养殖水源时,还应考虑工程施工等方面的问题,利用河流作为水源时需要考虑是否筑坝拦水,利用山溪水流时要考虑是否建造沉砂排淤等设施。水产养殖场的取水口应建到上游部位,排水口建在下游部位,防止养殖场排放水流入进水口。
    养殖水质直接影响鱼类生长,养殖用水的水质一般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规定,对于一些养殖水源的部分指标或阶段性指标不符合规定的,应考虑建设源水处理设施,并计算相应设施设备的建设和运行成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养鱼池塘底泥越少越好,最好没有底泥()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鱼池塘泥的氧化还原电位(Eh)随底泥深度的加深Eh值升高。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底泥——在池塘养鱼中有培养底栖生物和调节水质的作用。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4题:

    为什么池塘休耕期间要修复底泥?


    正确答案:池塘底泥在养殖过程中通过泥水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对水体净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密度的养殖方式下,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污染物远大于池塘底泥自身净化能力,有机污染物逐渐沉积在底泥表层,形成厌氧层。厌氧层的长期存在,一方面池塘底泥会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另一方面也会为病原菌的繁殖生长提供有利条件,最终影响到养殖动物的健康。所以,池塘休耕期在进行底泥修复。

  • 第15题:

    为什么要进行池塘养殖排放水的处理?


    正确答案: 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富营养物质主要通过排放水进入到外界环境中,已成为主要的面源污染之一。对养殖排放水进行处理回用或达标排放是池塘养殖生产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前养殖排放水的处理一般采用生态化处理方式,也有采用生化、物理、化学等方式进行综合处理的案例。
    (1)生态沟渠是利用养殖场的进排水渠道构建的一种生态净化系统,由多种动植物组成,具有净化水体和生产功能。生态沟渠的生物布置方式一般是在渠道底部种植沉水植物、放置贝类等,在渠道周边种植挺水植物,在开阔水面放置生物浮床、种植浮水植物,在水体中放养滤食性、杂食性水生动物,在渠壁和浅水区增殖着生藻类等。
    (2)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它类似自然沼泽地,但由人工建造和控制,是一种人为地将石、砂、土壤、煤渣等一种或几种介质按一定比例构成基质,并有选择性地植入植物的水处理生态系统。人工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人工基质;水生植物;微生物。人工湿地对水体的净化效果是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工湿地按水体在其中的流动方式,可分为两种类型: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型人工湿地。
    (3)生态净化塘是一种类似于生态沟渠的池塘,其净化原理与生物氧化塘一致。塘内可种植经济性的水生植物,用于吸收净化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盐;放置滤食性鱼、贝等吸收养殖排放水体中的碎屑、有机物等。

  • 第16题:

    为什么养殖池塘要设计好进排水设施?


    正确答案: 淡水池塘养殖场的进排水系统是养殖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排水设施规划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场的生产效果。
    池塘进水一般是通过分水闸门控制水流通过输水管道进入池塘,分水闸门一般为凹槽插板的方式,很多地方采用预埋PVC弯头拔管方式控制池塘进水,这种方式防渗漏性能好,操作简单。池塘进水管的底部一般应与进水渠道底部平齐,渠道底部较高或池塘较低时,进水管可以低于进水渠道底部。进水管中心高度应高于池塘水面,以不超过池塘最高水位为好。进水管末端应安装口袋网,防止池塘鱼类进入水管和杂物进入池塘。
    每个池塘一般设有一个排水井。排水井采用闸板控制水流排放,也可采用闸门或拔管方式进行控制。拔管排水方式易操作,防渗漏效果好。排水井一般为水泥砖砌结构,有拦网、闸板等凹槽。池塘排水通过排水井和排水管进入排水渠,若干排水渠汇集到排水总渠,排水总渠的末端应建设排水闸。
    排水井的深度一般应到池塘的底部,以可排干池塘全部水为好。有的地区由于外部水位较高或建设成本等问题,排水井建在池塘的中间部位,只排放池塘50%左右的水,其余的水需要靠动力提升,排水井的深度一般不应高于池塘中间部位。

  • 第17题:

    在新建池塘养殖场时为什么要充分考虑养殖用水的水源、水质条件?


    正确答案: 养殖水源、水质条件对养殖场影响巨大,良好的水源和水质条件决定养殖的成败。养殖水源分为地面水源和地下水源,无论是采用哪种水源,应选择在水量丰足、水质良好的地区建场,水产养殖场的规模和养殖品种也要结合水源情况来决定。采用河水或水库水作为养殖水源时,要考虑设置防止野生鱼类进入的设施以及周边水环境污染可能带来的影响。使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时,要考虑供水量是否满足养殖需求,供水量的大小一般要求在10天左右能够把池塘注满为宜。选择养殖水源时,还应考虑工程施工等方面的问题,利用河流作为水源时需要考虑是否筑坝拦水,利用山溪水流时要考虑是否建造沉砂排淤等设施。水产养殖场的取水口应建到上游部位,排水口建在下游部位,防止养殖场排放水流入进水口。
    养殖水质直接影响鱼类生长,养殖用水的水质一般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规定,对于一些养殖水源的部分指标或阶段性指标不符合规定的,应考虑建设源水处理设施,并计算相应设施设备的建设和运行成本。

  • 第18题:

    养鱼池塘为什么要施肥?


    正确答案: 1.池塘是一个比较小而简单的半开放式生态系统,人工养殖需要良好的环境(水质)和充足的饵料。因而,需要向池塘大量输入饵料和肥料,从而加速和改变池塘的物质循环。池塘施肥最终可以转化成鱼类的饵料
    2.维持池塘生态系统稳定,可保证良好的水体环境,最终提高鱼产力
    3.池塘通过合理施肥每天每亩可增加1-2kg的鱼产量

  • 第19题:

    判断题
    底泥——在池塘养鱼中有培养底栖生物和调节水质的作用。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为什么池塘养殖要配备一定的投饲设备?

    正确答案: 投饲设备是利用机械、电子、自动控制等原理制成的饲料投喂设备。投饲机具有提高投饲质量、节省时间、节省人力等特点,已成为水产养殖场重要的养殖设备。投饲机一般由4部分组成:料箱、下料装置、抛撒装置和控制器。目前应用较多的是自动定时定量投饲机。
    投饲机饲料抛撒一般使用电机带动转盘,靠离心力把饲料抛撒出去,抛撒面积可达到10~50米2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为什么养殖池塘要设计好进排水设施?

    正确答案: 淡水池塘养殖场的进排水系统是养殖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排水设施规划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场的生产效果。
    池塘进水一般是通过分水闸门控制水流通过输水管道进入池塘,分水闸门一般为凹槽插板的方式,很多地方采用预埋PVC弯头拔管方式控制池塘进水,这种方式防渗漏性能好,操作简单。池塘进水管的底部一般应与进水渠道底部平齐,渠道底部较高或池塘较低时,进水管可以低于进水渠道底部。进水管中心高度应高于池塘水面,以不超过池塘最高水位为好。进水管末端应安装口袋网,防止池塘鱼类进入水管和杂物进入池塘。
    每个池塘一般设有一个排水井。排水井采用闸板控制水流排放,也可采用闸门或拔管方式进行控制。拔管排水方式易操作,防渗漏效果好。排水井一般为水泥砖砌结构,有拦网、闸板等凹槽。池塘排水通过排水井和排水管进入排水渠,若干排水渠汇集到排水总渠,排水总渠的末端应建设排水闸。
    排水井的深度一般应到池塘的底部,以可排干池塘全部水为好。有的地区由于外部水位较高或建设成本等问题,排水井建在池塘的中间部位,只排放池塘50%左右的水,其余的水需要靠动力提升,排水井的深度一般不应高于池塘中间部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什么叫土壤生物修复?为什么要进行土壤修复?

    正确答案: 土壤生物修复是利用土壤中土壤中的天然微生物资源或人为投加目的菌株,甚至用构建的特异降解功能菌投加到各污染土壤中,将滞留的污染物快速降解和转化,使土壤恢复其天然功能。
    因为土壤受污染后会造成:(1)有机、无机毒物过多滞留、积累在土壤中,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使土壤盐碱化,板结。毒害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破坏土壤生态平衡。
    (2)土壤中的毒物被植物吸收、富集、浓缩,随食物链迁移,会转移到人体;或被雨水冲刷流入河流、湖泊或渗入地下水,进而造成水体污染。污染物又随水源进入人体,毒害人类;
    (3)污水和废水中含有的各种病原微生物虽然有些在土壤中不适应而死亡,但有些可在土壤中长时间存活,它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转移到水体,进而进而人体,引起人的疾病。所以要进行土壤修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不是池塘养殖底质恶化的表现的是()
    A

    水体表面出现泡沫

    B

    底泥变黑且发臭

    C

    底泥产生气泡

    D

    饵料台有黑臭有机物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池塘底部为什么要设计一定的坡度和沟槽、台地、平台等设施?

    正确答案: 在池塘底部设计建造一定的坡度和沟槽、台地、平台等设施,是为了方便池塘排水、水体交换和捕鱼。一般情况下池塘底部的坡度应为1:200~500,在池塘宽度方向,应使两侧向池中心倾斜。
    面积较大且长宽比较小的池塘,底部应建设主沟和支沟组成的排水沟。主沟最小纵向坡度为1:1000,支沟最小纵向坡度为1:200。相邻的支沟相距一般为10~50m,主沟宽一般为为0.5~1.0m,深0.3~0.8m。面积较大的池塘可按照回形鱼池建设,池塘底部建设有台地和沟槽台地及沟槽应平整,台面应倾斜于沟,坡降为1:(1000~2000),沟、台面积比一般为1:(4~5),沟深一般为0.2~0.5m。在较大的长方形池塘内坡上,为了投饵和拉网方便,一般应修建一条宽度约0.5m的平台,平台应高出水面。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