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政策。
第1题:
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的党政体制有何变化?
1938年3月29日至4月1日,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了临时大会,构建了适应抗战需要的战时体制推行南京国民政府权利运作的集中化和一体化。党政体制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政治集权上。
大会通过的《抗战救国纲领》提出:“强化党的意识,设立总裁制”,选举蒋介石为国民党总裁。总裁总揽党政大全,并且于1937年8月16日南京国民政府授权蒋介石为三军大元帅,统领全国海陆空军,蒋介石事实上已包揽了国民党党政军一切大全。
国民党强化战时体制的另一个手段就是迅速扩展特务组织。分别设立了军统和中统两大特务组织。
第2题:
战时对外贸易统制政策实行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B.九一八事变后
C.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第3题:
国民政府采取的战时财政政策措施有哪些?
(1)增加税收;
(2)举借内债;
(3)求助外债;
(4)田赋征实。
略
第4题:
战时对外贸易统制政策实行于()。
第5题:
日本“战时国家主义统制立法”的核心是()
第6题:
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以及“罗斯福新政”时我们主要的着眼点应该是看什么?
第7题:
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充满了开创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其探索过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第8题:
如何评价国民政府战时金融管制。
第9题:
第10题:
结束“新经济政策”,推行“战时共产主义”
建立共产主义
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推行“新经济政策”
推行新政策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简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的经济政策南京政府建立初期,推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第一,大力整顿金融、税收、财政:建立了“四行二局”的国家金融体系,统一货币,改革币制,实行了法币政策。统一税制,裁撒厘金,实行统税,整理田赋、盐税。
第二,推行新的产业政策,重点发展国家资本工业,对采矿、冶金、机械、化工、电器等行业大力投资,初步奠定了国营重工业基础。同时,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产业的发展。
第三,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推行农村信用合作,实行租佃改良等,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国民政府尽管在整顿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重大措施,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洋政府后期经济发展停滞的状况,但是,也存在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其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膨胀,影响和遏制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其二,没有改变外国资本控制中国经济的局面;
其三,国民政府出台的经济政策和措施虽然很多,但很多措施并没有落到实处。
第14题:
简述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政策的内容特点。
统制经济政策是抗战时期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在以国防建设为核心的总方针下,制定和推行的最重要的经济政策。
国民政府战时施行统制经济政策的最重要原因,固然是战时的特殊环境和条件所使。但是,从思想和政策的逻辑准备上看,实际上战时统制经济政策的正式提出,在战前已经具有了一些基本的准备与大致的轮廓。战时统制经济政策是国民政府在抗战形势下,顺应战前的基本思路,针对战时时局的需要,作出的最重要的政策选择。
国民政府战时经济统制政策内容:
第—,依靠外援,大量借债和发行国内公债。
第二,垄断金融。
第三,扩增税收。
第四,实行专卖制度。
第五,实行统购统销。
第六,涨发纸币,通货膨胀。
这些政策的共同特点为:
一切从抗战出发,所有政策的制定都围绕着抗战这个大目标进行。通过这些政策所要达到的目的。
一要使经济建设满足前方需要;
二要做到战时人民日常必需品“无需仰赖外人,然生活得以自给”。
因此,我们在评价战时统制经济政策时,必须置于这样一个前提下,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对该政策的利与弊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
第15题:
()1937年8月15日,国民政府财政部颁布《非常时期安定金融办法》,标志国民政府战时金融管制的开始。
第16题: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强化中央银行职能的措施。
第17题:
苏联建立后的主要政策是()。
第18题:
战时国家主义统制立法
第19题:
如何看待国民政府初期的一系列经济政策?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
治安维持法
战时刑事特别法
国家总动员法
国防保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