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妥协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时表现出与自己年龄不相称的幼稚行为。()
第2题:
人们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所遇到的障碍就是()。
A抑制
B紧张
C防范
D挫折
第3题:
请求,是人们在碰到困难以及希望别人接受自己的思想观点时的一种需要,请求必须通过()的过程来完成,用交谈来表达请求愿望。
第4题:
受挫折后,人们往往容易表现为()
第5题:
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受到的挫折情境,是完全在人的意识之外客观存在的挫折情境,只有这种挫折才是实际存在的挫折。
第6题:
挫折即指人们碰到的外部困难与障碍。
第7题:
挫折理论是从阻碍人们发挥积极性的因素入手,研究积极性的()问题,即挫折与积极性的关系研究。
第8题:
人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限于条件或遇到障碍使目标无法实现,即为()。
第9题:
防范
挫折
紧张
焦虑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面对挫折的态度
身体状况
人们所受的教育程度
人们对挫折的态度和承受能力
第13题:
挫折是指人们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障碍不能克服时产生的紧张张太或情绪反应。()
第14题:
挫折即指人们碰到的外部困难与障碍。
A对
B错
第15题:
挫折所造成的后果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完全取决于()
第16题:
“不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与挫折,永远保持一颗生机勃勃而乐观向上的心是最重要的。”诗出诗豪刘禹锡千古名句,其诗句是?
第17题:
挫折即指人们碰到的外部困难与阻碍。
第18题:
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会增加儿童学习时的困难和挫折,但不属于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
第19题: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第二框“人生难免有挫折”部分内容,如下: 挫折与人生相伴 人生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人们难免会碰钉子,碰钉子之后就会产生紧张、消极、烦躁、伤心、气愤等心理反应。所谓钉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即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 人的活动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人们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造成挫折的原因有许多,如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 我们遇到的挫折,还有可能是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例如,老师教育方法不当、同学关系不融洽,都可能对我们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父母的态度简单粗暴、与父母之间存在代沟等,都可能导致我们情绪低落…… 由于个人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的缺陷,也可能使我们遭受挫折。 虽然人人希望时时幸运、事事顺利,但是,“万事如意”“心想事成”毕竟只是人们的一种良好愿望。从古至今,没有哪一个人能不经历挫折和失败。相反,人们正是在不断地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 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 面对困难和挫折,大致有三种人。第一种是胆怯、懦弱的人。他们一遇到挫折和困难,就放弃目标,结果一事无成。第二种是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他们在困难面前也能拼搏一阵,但是,要么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要么屈服于新的困难和挫折,不能坚持到底。这样的人也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第三种是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他们勇敢地面对挫折,向困难发出挑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们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获得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根据所给材料,设计一篇教学设计。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外部障碍即有目的的行动过程中,遇到的外部条件的障碍
内部障碍指有目的的行动过程中,新的需要动机与原有的需要和动机的矛盾
外部障碍可能成为内部障碍的原因
内部障碍不会构成意志过程中的困难
第24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