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原则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请简述动脉灌注化疗药物选择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根据介入治疗用药的特点,一次性大剂量,药物浓度高而持续时间短的特点,选择原则有二条:
    ①选择以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杀伤药为主;
    ②选择特定肿瘤细胞敏感的药物,有条件的单位通过化疗药物敏感性试验来选择更科学有效。

  • 第2题:

    有关化疗病人的用药护理内容,不正确的是()。

    • A、严格三查七对
    • B、避光药物使用时要用白布包好
    • C、加强巡视,调整滴速
    • D、发现药物外渗及时处理
    • E、联合化疗方案,依照药物特点排好用药顺序

    正确答案:B

  • 第3题:

    植物碱类的化疗药物外渗时,局部处理不宜()

    • A、冷敷
    • B、间断热敷
    • C、热敷
    • D、局部皮下注射封闭治疗

    正确答案:A

  • 第4题:

    以下对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处理正确的是()。

    • A、用0.4%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 B、外渗发生后的24小时内可以局部冷敷
    • C、立即停止化疗药物的输入
    • D、可保留针头注射器回抽漏于皮下的药物
    • E、避免患处局部受压

    正确答案:A,B,C,D,E

  • 第5题:

    根据化疗药外渗后对组织的损伤程度把化疗药物分为:()

    • A、高渗药物
    • B、发疱性化疗药物
    • C、刺激性化疗药物
    • D、非刺激性化疗药物
    • E、非发疱性化疗药物

    正确答案:B,C,E

  • 第6题:

    临床工作(不含药学)特殊药物输液外渗处理的要求是什么?


    正确答案:停止输液,拔除针头,评估情况,妥善处理,必要会诊,及时报告,准确记录,持续观察。

  • 第7题:

    出现化疗药物外渗时,护士应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评估患者药物外渗的穿刺部位、面积、外渗药物的量、皮肤的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

  • 第8题:

    简述化疗药物外渗处理应急预案。


    正确答案:1.停止化疗药物输注,评估化疗药物种类、性质及局部渗出的程度。
    2.保留原针头接注射器,尽量回抽外渗于皮下的药液。
    3.在渗出局部的外围做皮下环行封闭。封闭液的配制:利多卡因0.1g或利多卡因0.1g+地塞米松5mg,也可使用相应的拮抗剂。蒽环类药物外渗时,遵医嘱静脉注射右丙亚胺。
    4.24~48小时内给予间断冰冷敷(长春碱类化疗药需热敷),敷15~20分钟,间隔15分钟。冷(热)敷期间加强观察,防止冻伤或烫伤。蒽环类药物外渗时,遵医嘱静脉注射右丙亚胺。
    5.酌情采用局部药物外敷:可用50%硫酸镁湿敷或局部外涂调醋金黄散、喜疗妥等。
    6.水平抬高患肢,避免患处局部受压。
    7.外渗24~48小时后,可适当选用微波、激光等物理治疗。
    8.当皮肤表面有水疱形成时,酌情抽吸疱内渗液。抽吸方法:消毒皮肤后,用注射器尽量吸尽疱内渗液,同时用无菌棉签轻压水疱表面,避免水疱表皮破溃,抽吸后用无菌软纱敷料覆盖。
    9.局部发生破溃、坏死,给予清创、换药等处理。
    10.如有疼痛,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11.密切观察外渗局部情况,如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等,做好护理记录。
    12.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时上报。
    13.做好交接班。

  • 第9题:

    处理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禁忌()。

    • A、普鲁卡因局部注射
    • B、硫代硫酸钠局部注射
    • C、及早热敷
    • D、立即停止给药
    • E、回抽溢出的药物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问答题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立即停止药物输入,保留注射针头,回抽残留药液后拔除,避免按压。
    2、局部使用2%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10ml。
    3、局部冰敷6-12h,一般忌热敷,注意防冻伤。
    4、抬高患肢。
    5、硫酸镁、如意金黄外敷或喜疗妥涂。
    6、保持局部皮肤的完整性,一旦破溃不可涂抹任何膏,应清创、无菌换药。
    7、记录与外渗有关的情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住院患者应用化疗药物出现外渗的应急预案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一)应立即停止化疗药物的输注,由原部位抽取3ml-5ml血液以去除一部分药液后拔针,并报告经治医师和护士长。
    (二)避免局部按压,抬高患肢。
    (三)根据外渗药液性质使用解毒剂。
    (四)普鲁卡因或地塞米松局部行扇形或放射状封闭。
    (五)封闭30分钟后,根据化疗药物性质,分别给予湿热敷或冰敷,如局部冷敷后再用50﹪硫酸镁湿敷6-12小时或用欧莱凝胶涂于外渗处。
    (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经处理后局部无红、肿、疼痛可暂停处理。如发生溃疡,按外科换药处理。
    (七)安抚患者及家属,解释各项措施,减轻患者紧张情绪。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化疗药物外渗处理应急预案。

    正确答案: 1.停止化疗药物输注,评估化疗药物种类、性质及局部渗出的程度。
    2.保留原针头接注射器,尽量回抽外渗于皮下的药液。
    3.在渗出局部的外围做皮下环行封闭。封闭液的配制:利多卡因0.1g或利多卡因0.1g+地塞米松5mg,也可使用相应的拮抗剂。蒽环类药物外渗时,遵医嘱静脉注射右丙亚胺。
    4.24~48小时内给予间断冰冷敷(长春碱类化疗药需热敷),敷15~20分钟,间隔15分钟。冷(热)敷期间加强观察,防止冻伤或烫伤。蒽环类药物外渗时,遵医嘱静脉注射右丙亚胺。
    5.酌情采用局部药物外敷:可用50%硫酸镁湿敷或局部外涂调醋金黄散、喜疗妥等。
    6.水平抬高患肢,避免患处局部受压。
    7.外渗24~48小时后,可适当选用微波、激光等物理治疗。
    8.当皮肤表面有水疱形成时,酌情抽吸疱内渗液。抽吸方法:消毒皮肤后,用注射器尽量吸尽疱内渗液,同时用无菌棉签轻压水疱表面,避免水疱表皮破溃,抽吸后用无菌软纱敷料覆盖。
    9.局部发生破溃、坏死,给予清创、换药等处理。
    10.如有疼痛,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11.密切观察外渗局部情况,如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等,做好护理记录。
    12.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时上报。
    13.做好交接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化疗药物外渗后,为减轻疼痛,应给予热敷,促进消散。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4题: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疱类化疗药物外渗后必须局部制动
    • B、植物碱类化疗药物外渗,局部不能冷敷
    • C、植物碱类化疗药物外渗,局部不能用50%硫酸镁湿敷
    • D、植物碱类化疗药物外渗,局部不能使用喜疗妥膏剂
    • E、化疗药物外渗后护士可自行处理,不需通知医生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化疗药物外渗后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1)须由经过肿瘤专业知识培训的注册护士在医生指导下处理。
    (2)一旦发现或怀疑化疗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针头,并尽量回抽残留药物后拔除,及时汇报医生。
    (3)使用适宜的解毒剂(静脉或局部)。
    (4)无特殊解毒剂,根据外渗的范围局部注射2%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适量。
    (5)局部冷敷6~12小时,但草酸铂发生外渗禁忌冷敷,注意防冻伤。
    (6)抬高患肢,避免受压。
    (7)硫酸镁、如意金黄散等外敷或喜辽妥软膏(多磺酸粘多糖软膏)外涂。
    (8)外渗24小时后局部行氦氖激光照射,每日一次,每次10分钟。
    (9)有水泡,避免摩擦、受压,保持皮肤完整性。一旦破溃不可涂抹任何药剂,应清创,无菌换药。(10)对广泛组织坏死可进行手术清创、皮瓣移植、植皮。
    (11)应持续观察和评估患肢的运动、感觉和肢端血运情况等并记录。

  • 第16题:

    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组织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 A、给药前要抽回血
    • B、发生外渗,应立即停止输入
    • C、拔除针头
    • D、局部冷敷
    • E、注入解毒剂

    正确答案:A,B,D,E

  • 第17题:

    简述化疗药物外渗对机体损伤机制。


    正确答案:(1)药物与组织细胞的DNA结合:如蒽环类渗出后嵌在DNA链,引起的慢性的、严重的组织反应、坏死。因为存在正常细胞吞噬坏死细胞的链性反应,所以愈合很慢。
    (2)抑制炎性细胞的生成,造成局部坏死迁延不愈。
    (3)引起成纤维细胞的受损,组织修复困难。

  • 第18题:

    出现化疗药物外渗时,护士应评估患者药物外渗后的哪些内容?


    正确答案:穿刺部位、面积、外渗药物的量、皮肤的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

  • 第19题:

    药物渗出或药物外渗处理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1、应立即停止在原部位输液,抬高患肢,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
    2、观察渗出或外渗区域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变化及关节活动和患肢远端血运情况并记录

  • 第20题:

    简述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


    正确答案:(1)药物因素:如药物的PH值过高或过低、渗透压高、配臵药物浓度过高等;
    (2)血管因素:经常采集血标本、或静脉注射均可使血管脆性增加,血管栓塞、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压迫征等引起上游血管阻力增加,在这些情况下如果外周静脉化疗可能会出现外渗;
    (3)操作因素:穿刺技术的不熟练,一次给药多次穿刺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拔针后按压针眼不准确等;
    (4)其它因素:如淋巴水肿、输液量大、病人不合作而穿破血管、针头滑脱、病人血小板数量少、静脉注射部位弯曲等等。

  • 第21题:

    单选题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发疱类化疗药物外渗后必须局部制动

    B

    植物碱类化疗药物外渗,局部不能冷敷

    C

    植物碱类化疗药物外渗,局部不能用50%硫酸镁湿敷

    D

    植物碱类化疗药物外渗,局部不能使用喜疗妥膏剂

    E

    化疗药物外渗后护士可自行处理,不需通知医生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药物渗出或药物外渗处理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应立即停止在原部位输液,抬高患肢,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
    2、观察渗出或外渗区域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变化及关节活动和患肢远端血运情况并记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植物碱类的化疗药物外渗时,局部处理不宜()
    A

    冷敷

    B

    间断热敷

    C

    热敷

    D

    局部皮下注射封闭治疗


    正确答案: B
    解析: 化疗药物外渗处理方法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无污染。
    2、注射安全,方法正确无差错。
    3、操作熟练,无出血。
    4、关心患者,以病人为中心。 
    5、植物碱类化疗药物外渗,局部不能冷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