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南昌起义也称八一起义。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并指派周恩来为起义领导机关前敌委员会书记。起义的目的是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唤醒广大中国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要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
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它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继续坚持革命的坚强决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人民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南昌起义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起点,它保存下来的部队成为工农红军的骨干之一。
更多“南昌起义的意义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PC的内容是什么意义?控制字是什么意义?


    正确答案: 程序计数器的内容是下一条指令所在的存储单元的地址。
    控制字是一个二进制数,其各位代表各个电路的逻辑状态:通或断。

  • 第2题:

    南昌起义有哪几位主要领导人?参加南昌起义的部队有哪几部分?


    正确答案: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国民革命军第2方面第11军大部,第4军一部,第20军全部,第5方面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及南昌市警察局警察各一部。

  • 第3题:

    简述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地位?


    正确答案: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继续革命的精神。
    (2)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
    (3)它解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 第4题:

    南昌起义的时间是()


    正确答案:1927年

  • 第5题:

    “八一南昌起义”是怎么样爆发的?主要领导人有哪些?经过怎么样?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蒋介石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的统治。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对工农大众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比以前更加厉害。它疯狂屠杀共产党和革命群众。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高举起武装革命的大旗,又继续战斗了。为了挽救革命,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挻、刘伯承等领导在中国共产党影响下的北伐军三万多人,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周恩来任前敌委员会书记。起义军歼灭了国民党军队三个师。南昌城头飘扬起革命的红旗。8月5日,起义军按原计划退出南昌,向广东进发,准备占领广州,重新发展革命。结果,在广东东部遭到敌人优势兵烽的围攻而失败。起义军一部分由朱德、陈毅同志率领,转移到湖南南部。
    南昌起义,向国民党打响了第一枪,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它实际行动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给国民党新军阀的屠杀政策以有力的回击,极大地鼓舞了革命人民的斗志。它标志着我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八一”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的光荣节日。

  • 第6题:

    “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2000年的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这个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 B、辛亥革命
    • C、南昌起义
    • D、西安事变

    正确答案:B

  • 第7题:

    ADM的中文意义是什么?DWDM的中文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ADM:分插复用,DWDM:密集波分复用。

  • 第8题:

    1927年,我军的南昌起义/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正确答案:正确

  • 第9题:

    问答题
    南昌起义的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南昌起义也称八一起义。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并指派周恩来为起义领导机关前敌委员会书记。起义的目的是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唤醒广大中国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要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
    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它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继续坚持革命的坚强决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人民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南昌起义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起点,它保存下来的部队成为工农红军的骨干之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南昌起义有哪几位主要领导人?参加南昌起义的部队有哪几部分?

    正确答案: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国民革命军第2方面第11军大部,第4军一部,第20军全部,第5方面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及南昌市警察局警察各一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PC的内容是什么意义?控制字是什么意义?

    正确答案: 程序计数器的内容是下一条指令所在的存储单元的地址。
    控制字是一个二进制数,其各位代表各个电路的逻辑状态:通或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1927年,我军的南昌起义/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1927年7月25日,中共中央同意南昌起义计划,任命()为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总书记。


    正确答案:周恩来

  • 第14题:

    作文批改的意义是什么?最高境界是什么?


    正确答案: 批就是评,改就是正。批改是指导的继续和深入,是对学生作文的全面的调查研究,是评讲的前提和准备,也是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示范和举例最高境界是师生思想感情的交流。

  • 第15题:

    1927年那南昌起义的最大意义是()


    正确答案:外国资本主义在华开办的企业

  • 第16题:

    关系意义和词汇意义的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词是句子的基本构成成分,句中词的意义就成为句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一个句子的意思,首先要懂得句中词汇的意义.句子通常都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词语在组合时总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关系意义”.词汇意义和关系意义不同,词汇意义是词语本身具有的意义,一个词即使孤立存在,也会具有一定的词汇意义,关系意义只存在于一定的句法结构中,孤立的词语是没有这种意义的.理解一个句子的意义,既要懂得句子中词语的词汇意义,还要知道词语的关系意义.

  • 第17题:

    南昌起义


    正确答案: 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革命军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南昌,成立了以共产党人为核心、有国民党左派人士参加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后又颁布了《“八一”革命宣传大纲》等文件,提出了反帝反封建、打倒蒋介石、实行土地革命、建立乡村政权等主张。起义遭到蒋介石、汪精卫派兵围攻。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起义军于8月3日按原定计划撤离南昌,转入广东。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

  • 第18题:

    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开始了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


    正确答案: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 第19题:

    功率因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功率因数超前和滞后的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功率因数的物理意义:电路消耗的有功功率占电源供给总功率的百分比。功率因数越高,表示在电源和电路之间传递的无功能量QX越少。(2)功率因数有超前、滞后之分。若QX为正,此时UL>UC表示电源和电路之间传递的QX是感性的,电流滞后电压,这时称功率因数是滞后的。(3)若QX为负,此时UL

  • 第20题:

    单选题
    “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2000年的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这个事件”是()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南昌起义

    D

    西安事变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三羧酸循环的意义是什么?糖酵解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三羧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为:大量供能;糖、脂肪、蛋白质代谢枢纽;物质彻底氧化的途径;为其它代谢途径供出中间产物。
    糖酵解的生物学意义为:为代谢提供能量;为其它代谢提供中间产物;为三羧酸循环提供丙酮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1927年7月25日,中共中央同意南昌起义计划,任命()为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总书记。

    正确答案: 周恩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它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人民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请例举出至少五位南昌起义主要领导人。

    正确答案: 贺龙、朱德、周恩来、叶挺、刘伯承。
    解析: 暂无解析